“中国罐头之都”山东平邑,拥有罐头加工及配套企业88家,黄桃种植更是当地农民种植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水果多糖生物提取技术产业链的补齐延伸,曾经带来生态环境问题的果肉、果皮变废为宝,实现了高产值利用,达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三提升。
社会效益:黄桃多了销路
已是立秋,酷热依旧,位于平邑的山东泰嘉东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北侧的道路上,早早就排满了前来销售黄桃的种植户,队伍足足有百米远。
黄桃是当地罐头产业加工的主要原料,加工型黄桃基本全部销往罐头企业。但是今年对于果农来说,黄桃的收获并非一帆风顺。
地方镇大宋家庄村种植户王强生也在卖桃的队伍之中,他告诉记者,今年的黄桃,前期遭遇了干旱,后期又遇到了洪涝还有冰雹,一些黄桃生长受限,达不到制作罐头的标准。
“还好地方镇有了这家公司,不具备罐头厂标准的黄桃,我就都送到了这里。”王强生介绍道。
据了解,平邑县黄桃种植面积7万亩,黄桃总产量约为15万吨,主要集中在地方、武台、保太、仲村等镇。
山东泰嘉东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庆东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提供就业岗位110个,同时可带动当地运输、餐饮各类消费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环保效益:再无果肉发酵味
收购种植户手中不达罐头标准的黄桃,解决了部分种植户的燃眉之急,而提起最初做果糖提取的初衷,张庆东却是基于环保的考虑。
平邑被称为“中国罐头之都”,拥有罐头加工及配套企业88家(规模以上企业20家)。罐头生产剩下的果皮、果肉还有果核如何处理存放,是一度困扰地方镇的问题。
“回想起以前,从临沂回到老家,一公里之外就能闻到果皮发酵的味道。”张庆东回忆道,以前没有企业回收这些果肉果皮,加上农户们环保意识不是很强烈,有的会倒在田间地头,河水渠沟。“那时候就想把这块资源利用起来,既解决了地方镇头疼的难题,也能增加经济效益。”
如今走在平邑大街小巷,路边整洁,满山的黄桃,阵阵芳香,再也闻不到果皮果肉腐烂发酵的味道了。
不仅仅是果皮果肉等得到了高值利用,黄桃果渣也实现了有机肥生产施用一条龙作业,真正做到将黄桃“吃干榨净”,实现黄桃全产业链循环发展。
地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齐兵介绍道,地方镇是中国罐头第一镇,年产水果罐头70万吨,泰嘉东恒通过提取果糖,变废为宝;提取后的残渣加工成为有机肥料,用于果树施肥,实现了罐头产业从水果种植、罐头生产、生物提取、有机肥加工的绿色循环。
经济效益:“土变洋”实现出口
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助力。
据了解,该项农业循环模式主要是利用罐头产业副料果皮、果核、果肉以及其他水果(桃、梨、苹果等)等为原料,进行综合深加工提取功能性水果多糖,为下游企业提供生产原材料。这些果胶、果糖、蛋白酶等,可以应用在食品工业、医药等领域。
张庆东介绍道,公司先后与山东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申请国家专利17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依托生物工程技术,整个生产过程零添加,产品定向销售给国内知名企业,还出口至美国、日本等国家以及欧洲等地。”
正是运用生物提取技术,该公司实现年加工能力10万吨,生产水果多糖9000吨,提取物每吨均价近万元,年税后利润3966.80万元。
平邑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学用告诉记者,水果多糖生物提取产业的落地发展,填补了罐头产业下游果皮及罐头副料处理的空白,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实现“一变多”“土变洋”,身价倍增。
“一条产业链,带动了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效益的提升,真正实现了罐头产业的强链、延链和补链。”闫学用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