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沂南县以优势产业为导向,以服务农民为中心,把“田间学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干部队伍水平提升重要支点,努力将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成培育新农人“学堂”、农业产业培育“摇篮”、农业科技传播“阵地”。
一是打造一批“家门口”田间学校。对接优势特色产业,广泛调研培训需求,将农技课程、培训方式、授课时间等与农业生产契合。寻找政府和社会资源,争取政策支持、政府帮扶、社会捐献,整合场所成课堂、捐献书籍变书屋、集中专家建师资库,软硬件资源发力打造农民自己的学校,打通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沂南县共建设田间学校20所,累计举办培训班1000余期,培训高素质农民10万人次。
二是培育一批“高质量”田间学校师资队伍。围绕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质量安全、生态农业等重大关键技术难题,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人才合作,通过实施“特聘专家”、选聘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打造乡村振兴驿站等手段,实现农民田间学校与乡村振兴驿站的有机融合,帮助农民唱好“主角戏”,发挥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接地气的效能。“特聘”一批专业强、示范好、技能优、接地气的“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开放共享、有“三农”情怀的实践型、智慧型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全县共聘请省市“特聘专家”5名,遴选储备讲师50余名。
三是形成一批“能致富”的培育方式。着力实现“机具共享”“人员共享”“服务共享”,形成资源优化利用的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新模式。发挥共建作用,依托各类涉农企业、产销协会、基地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进行共建,发挥各类主体的教育实训功能,贯穿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引导农民用好用活前沿科技、市场行情、农情讯息。注重培训效果,课堂教学结合现场实训,面对面讲解、点对点答疑,现场讲技术开药方,让农民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把难题解决在田间地头。打牢服务支撑,提升农技人员接地气、冒热气、通民气的服务本领,将“田间课堂”变身“科普学堂”“实践基地”,帮助农民由“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助力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