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临沭机收减损:0.5%背后的“颗粒归仓”密码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2日
有声朗读:

“三夏”丰歌奏响,临沭县农业农村局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减损答卷”:全县机收减损率最低降至0.5%,远优于1.2%的国家标准,59万亩小麦较标准机损率多收约300万斤,相当于新增近3000亩耕地的产量。

把“标准”变“习惯”,政策激励激活内生力。针对农机手“重效率轻减损”的传统思维,以“真金白银”破题,于2022年创新设立专项激励资金178万元,对机损率稳定低于1.2%的农机手给予每亩15元奖励,农机手主动调整作业节奏,从“抢亩数”转向“抠细节”,从“凭经验”到“看数据”,让“减损就是增产”从口号变成行动自觉。

让“老把式”接“新科技”,装备升级筑牢硬支撑。借助报废并更新同类机型补贴提高50%的政策加持,今年新增150马力以上收割机60台,这些“钢铁战士”配备精准喂入、智能筛分系统,配合农机手根据小麦湿度、时段动态调整风口角度、车速,将“人机协同”推向新高度,让“因时施策”从经验变为“科技标配”。

从“种”到“收”全链发力,田间管理夯实基础盘。减损不是终点,而是全周期管理的成果,优选鲁原、济麦、登海系列等抗倒伏品种。推行全程托管模式,让麦田“耙得平、种得好、长得齐、站得稳”,从全周期中夯实基本盘。农户对减损的高要求,又反向推动农机手升级装备、提升技术,形成“农户受益—机手精进—减损提效”的良性循环。

上一条:郯城县:深入一线战“三夏” 农机服务保丰收 下一条:临沭县“三向合作”推动秸秆由“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