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近期,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大豆课题组克服疫情困难,变被动为主动,顺利完成了南繁播种任务,在大豆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多个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选取的10余个参试、在试、多点鉴定品系试验已全部完成播种、出苗,成为科研育种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临沂市农科院大豆南繁工作始于1986年,自2013年以来,市农科院下大力气抓好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发工作,通过自筹经费、合理利用项目经费,全面推进大豆育种加代、繁育进程。近年先后育成临豆九号、临豆10号、临豆11等三个大豆新品种,其中临豆10号历经推广10余年,已成为黄淮产区实际主栽品种。

2020年开始,借南繁之机,利用南繁试验地近海之便,采用海水鉴定南繁品系的耐盐碱性。2022年将筛选出耐盐碱的“临豆21”参加首次举办的国家黄淮滨海耐盐碱大豆区域试验、山东省耐盐碱区试,同时参加了国家及山东省举办的盐碱地品种展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南繁育种承担着保障用种安全的重任,是种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从而实现藏粮于种的重要支撑。下一步,市农科院将立足实际,继续抓好南繁工作,加快品种选育进程,培育突破性新品种,为打好种业翻身仗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贡献农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