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临沂市农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各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在科研创新、科技服务、人才培育、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科事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为沂蒙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良种选育实现突破。今年新审定小麦品种4个:水地品种临麦13号(代号临901)、旱地品种临麦14(代号临902)、临紫麦1号、临蓝麦1号;新登记甘薯、谷子新品种2个:临薯248、临谷2号。其中,临紫麦1号、临蓝麦1号、临谷2号分别填补了我市紫色、蓝色小麦及口感谷子新品种空白。我院育成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临麦9号被农业农村部授予新品种权保护,保护期限15年。
二、人才培育全面深化。完成CCTV-17(央视农业农村频道)《田间示范秀》专题片拍摄2期,完成山东广播电视台乡村广播《乡村季风》专题片拍摄3期,组织高素质农民大师及优秀学员参加《锵锵新农民》13期,对接拍摄鸿雁人才培训专题片3部。超额完成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4000人培训任务(实际完成4142人),任务量居全省第一,学员满意度高;完成2150人“鸿雁人才”、426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任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我院“2023年度广播电视教育工作特别贡献奖”。
三、项目申报再创新高。“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模式构建与示范推广”项目成功获批山东省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高品质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成功获批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争取横向合作项目3项;争取沂蒙种业高质量发展项目120万元。
四、奖项荣誉量质齐升。今年共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优选计划、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等奖项14项。
五、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增山东省生态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综合试验站各1个。目前,我院有国家体系综合试验站2个,省体系岗位专家1人,省体系综合试验站8个;我院与山东青果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山东(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成功共建“出口蔬菜品质管控工程管理中心”工程中心;我院与效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共建“杏鲍菇、金耳标准化栽培与深加工技术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联合山东锄禾生态农业、临沂大学、中国农科院等18家科研推广机构及经营主体共建“临沂市中医农业创新创业共同体”。
六、专利标准双双发力。共制定发布地方标准4项、团标7个,主持立项地方标准1项。其中,《山东预制菜标准体系框架》团体标准顺利通过评审并同意推荐为省地方标准,《预制菜标准体系构建及推广服务模式创新》荣获全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授权发布发明专利10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9项)。
七、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开展“农科小屋”志愿服务63次,梳理71项技术需求,解决技术问题58项,被评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临沂市202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荣获“志愿沂蒙、临沂有爱”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农科小屋典型事迹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新时代美德山东》专栏播出。
八、新品种推广再创佳绩。“临麦9号”“临豆10号”“临花16号”“临花17号”入选2023年山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同时,“临麦9号”“临豆10号”被列入2023年山东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
九、选派工作再立新功。我院1名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第一书记标兵(全市35名)、“最美第一书记”,记个人二等功;同时,我院荣获“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十、精心筹备、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承办了山东蔬菜产业振兴“兰陵模式”研讨会、山东预制菜产业联合会质量标准中心工作推进会、全省生态循环农业暨“三秋”生产工作现场推进会、全省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暨“师傅带徒”专题培训班;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跑大赛、全国和美乡村农民篮球大赛(村BA)等赛事中,9次获得优秀组织奖和团体优秀奖;组织沂蒙绿茶炒制、直播销售员(农产品)两项鸿雁人才技能大赛,选拔3名选手参加省厅直播销售员大赛;组织参加全省直播销售员大赛,我市3名选手参赛,均进前十(第3、4、8名),其中第三名选手张娜娜被推荐为“山东省技术能手”;组织举办临沂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和“丰收杯”农民广场舞大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