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机跨区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跨区作业的开展过程中,郯城县农机中心早安排、早谋划、早落实,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跨区作业顺利进行。

一、完善信息服务平台,确保信息对称
信息是跨区作业的“先行官”。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跨区作业微信服务平台,发布作业信息200余条。在微信平台中,详细发布各地的作业需求信息,包括作业地点、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作业价格等,让农机手提前了解市场需求,合理安排作业路线和行程。此外,平台还应提供实时的交通路况、天气变化等信息,提醒农机手做好相应的准备和防范措施。通过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准确传递,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效率。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减轻作业成本
政策扶持是推动跨区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郯城县农机中心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参与跨区作业的30余台收割机优先办理购机补贴手续,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用于跨区作业,同时,对于跨区作业车辆免费办理跨区作业证,协调石油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补贴,减轻农机手的作业成本压力。此外,郯城县农机中心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机手提供低息贷款服务,解决他们在购买农机具和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
三、加强安全培训与宣传,提升综合素养
加强培训和宣传是提高跨区作业质量和效率。郯城县农机中心组织开展针对农机手的培训活动,内容不仅包括农机具的操作维护技能,还应涵盖农业生产的最新技术和市场动态,使农机手能够更好适应当地作业需求,提高作业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跨区作业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让更多的农民和农机手了解政策优惠、办事流程等信息,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受益率。目前,举行3期培训班,培训机手500余人次
通过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安全监管体系和加强培训与宣传等多项措施并举,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推动跨区作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