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临沂市暨沂水县小麦低损收获机械化现场演示活动在沂水县马站镇举办,聚焦“三夏”农机化生产关键环节,通过示范先进机械、推广减损技术、强化应急演练,推动夏收夏种提质增效,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市农机中心副主任张建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涛,县农机中心主任尚文、马站镇党委书记庄建松等参加活动。

一、实地演示+应急演练,科技赋能减损增收
随着现场指挥一声令下,多台智能小麦联合收割机依次启动,开展低损收获全流程演示。技术人员结合田间实操,详细讲解割台高度调整、作业速度控制等减损要点,并通过测产数据对比显示,先进机型收割损失率可控制在0.7%以内,较传统模式降低超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活动专门设置农机应急消防演练环节,模拟作业火情处置流程,通过讲解消防设备使用及现场实操,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拧紧安全生产“阀门”。

二、精准对接需求,技术服务下沉一线
“调机器参数有啥窍门?小地块适合啥机型?”观摩现场,与农户面对面交流,针对沂水县丘陵地形特点,“量身定制”中小型农机装备推荐方案,并围绕机具维护、高效作业等问题开展指导。“现场教学比看资料更明白,回去就按师傅说的调机器。”种粮大户王师傅的感慨,道出了参会人员的共同心声。此次活动将技术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切实解决生产一线难题,让“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深入人心。

三、深化“藏粮于技”,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作为落实“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此次活动集中展现了沂水县农机装备智能化、作业标准化成果。目前,全县小麦机收24.57万亩,机收率达98%,机械化减损成为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下一步,沂水县“三夏”技术服务专班将持续下沉乡镇,开展巡回指导,强化农机调度与应急保障,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夏种应播尽播。

金色麦浪中,农机轰鸣勾勒出现代农业的丰收图景。沂水县将以此次演示活动为契机,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保粮实效,让每一粒粮食都成为端稳“中国饭碗”的坚实根基,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交出“沂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