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海南骄阳似火。在2000公里之外的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山东省南繁基地试验田,来自临沂市农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孙伟和高级农艺师田磊在田中挥汗如雨,抓紧对去年12月份播种的花生进行性状考察、收获。

北方花生专家为何千里迢迢到海南进行科研?“海南是我国有名的‘天然大温室’,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利用这里特殊的气候进行育种,可有效提升育种质量,同时大大缩短育种年限。”临沂市农科院经作所所长孙伟介绍。每年他们都会将秋季收获后的花生育种材料,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这样一年可繁育2代,加速育种过程,且能鉴定育种材料的抗病性及对湿、光的反应等。这种做法也被称为“南繁”。
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综合试验站开展“南繁”工作以来,先后多次在山东省海南南繁基地试验田、湛江试验站、泉州试验站进行南繁。通过“南繁”育种,临沂市农科院先后选育出3个国家登记花生新品种“临花16号”、“临花17号”、“临花18号”,并实现了成果转化。

如今,通过“南繁”这一“科技引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种类更多、质量更优、销路更畅、效益更好,也更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种子是农业之母,也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作为农业科研单位的育种工作者,解决好种源‘卡脖子’问题,加快种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我们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