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上午,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村的金色阳光幸福家园其乐融融。“有了幸福院,我们就可以在这吃饭、聊天、锻炼、娱乐,太好了。”脱贫户谢大爷边和老朋友下象棋边开心地说。谢大爷的幸福生活,是沂南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个缩影。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沂南县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全力做好政策帮扶、产业振兴,脱贫成果不断巩固,衔接乡村振兴不断深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码”上办——筑牢返贫致贫“防火墙”
“孩子懂事,通过自己的努力今年专升本,上学开支大,我和孩子他妈又身体不好,家里一下子负担不起了,我们又不想耽误了孩子。”岸堤镇塘子村“两委”成员张庆华对网格内村民进行日常走访时,了解到村民张伟峰家陷入了困境,存在致贫风险。
“不要泄气,试试这个。”张伟峰接过张庆华递来的二维码,扫码进入“沂南县防返贫动态监测自主申报系统”,在村干部的指导下进行了自主申报。由于情况特殊,经过村镇县三级沟通,把张伟峰一家优先纳入易致贫动态监测户再补办程序,通过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帮助张伟峰一家缓过劲儿来,给他们家带去了温暖与希望。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为切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沂南县创新性开发了防返贫监测自主申报系统,创新申报菜单化、办理工单化、反馈责任化管理模式,拓宽自主申报渠道。群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搜索小程序三种方式登录,操作便捷。困难群众可自行或委托亲属进行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自主申报,有效避免了因排查有疏漏、信息不对称等造成的应纳未纳问题。
沂南县还打通数据壁垒,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每月与教育、医保、民政、残联、应急、交警等部门对接信息数据,开展数据排查,全面掌握因病、因残、因学、因意外事故等原因存在返贫和新致贫风险的农户,为镇村开展防返贫监测提供数据参考。
“小程序线上自主申报不仅拓宽了群众申报的渠道,也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让村民能够更及时地享受到帮扶政策。”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徐继明说。
数据多跑腿,农户少跑腿。据徐继明介绍,自“沂南县防返贫动态监测自主申报系统”建成运行以来,已有482人通过系统实现自主申报,新增认定监测人口67户135人,有力推进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
兴产业——打造长效脱贫致富“主引擎”
11月21日,进出房庄子蔬菜批发市场的货车络绎不绝。一车车新鲜的莴苣在这里中转,销往全国。
沂南县是全国农业品牌先进县,丰富的蔬菜产业催生了众多蔬菜批发市场,房庄子蔬菜批发市场便是其中的代表,这是一个日均人流量突破万人、年交易额8亿多元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
在市场北侧,有一排26个摊位,棚顶上方“中央扶持、村庄联合、共赢发展”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摊位前,三个大娘正熟练地削着手里的莴苣。“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来这里干点活,一天下来还能赚上百儿八十块钱”一个大娘笑着说。
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谢吉海告诉记者,这26个摊位是房庄子村联合城子庄村、常胜村,借助15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建设而成的,3个村每年均可从摊位费中获得4万元收益用于帮扶困难村民。
“我们村70岁以上的老人有230人,80岁以上的有84人,大多数是独居,其中10户是脱贫户。为让他们老有所养,我们投资30多万元,在村委旧址打造了房庄子村幸福院,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谢吉海提到的幸福院便是金色阳光幸福家园,也是房庄子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阵地”。
在幸福院,村里成立了“五心”功能室,包括贴心理发店、孝心医疗室、暖心洗澡堂、爱心大食堂、开心粮画屋,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在这里免费理发、洗澡洗衣,享受基础医疗服务,每到中午12点,8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平时,老人在一起下下棋、拉拉呱,真正实现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
魏建华身体残疾。今年6月份,谢吉海找到魏建华,询问她愿不愿意到粮画屋工作,“我做梦也没想到,还能‘走出家门’,有一份工作。”魏建华说。据悉,开心粮画屋是辛集镇的巾帼创业就业粮画工作室,共聘用5位残疾人,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产业的蓬勃发展,激活了房庄子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房庄子村村集体收入已达370万元,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共致富——多方“合伙”谋振兴
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共同富裕,沂南县创新建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通过搭建村企合伙平台,打通城乡二元结构,整合村企多方要素,实现城乡共建、共享、共富,蹚出一条政府搭台、村企唱戏、群众主体、金融助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初冬时节,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的西兰花即将进入成熟期,连片的西兰花叶鲜嫩翠绿,长势喜人,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成熟后,这些西兰花将从田间地头直接进入加工工厂。而在今年8月份,小毛豆卖出了每斤1.6元的好价格,变成“金豆子”。“撒豆成金”的就是乡村振兴合伙人。
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种植面积1000亩,是一处绿色无公害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也是沂南县乡村振兴合伙人重点示范项目。
“枣林庄可以说是多家‘合伙’建起来的,枣林庄村出地,金丰公社种植,青果食品加工销售,保险公司保障,这样原本分散的资源要素便整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界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向元告诉记者,枣林庄属于城郊村,距离县城仅5公里,因此很多村民都选择进城务工,导致了大量土地闲置。
为激活土地活力,界湖街道整合多方资源,用活“乡村合伙人”制度,引进产业链“龙头”——山东青果食品有限公司与枣林庄党支部创办的合作社合伙,共建现代农业创业园,发展订单式农业;同步引进金丰公社、中华联合财险“合伙”,由青果食品保底收购,金丰公社负责种植,中华联合财险兜底保障,形成了“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农业种植公司+保险兜底”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有效解决村级合作社体量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创业园每亩地的收益平均在2000元左右,收益分配村集体占10%,农户占30%。村民一亩地租金是1100元,加上600元的分红收益,真的是‘躺着赚钱’。”枣林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书勋告诉记者。
枣林庄现代农业创业园是沂南县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成功实践。如今,全县已有777家企业与296个行政村(750个自然村)建立了合伙关系,达成合作项目意向224个,撬动社会资本12.71亿元,受益群众1.2万户,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7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