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全国涌现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模式,一幅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不断铺展开来。9月7—8日,山东社科论坛2022·九间棚现象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研讨会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与会学者走进乡村振兴基层,从生动的实践发展和鲜活的典型案例中探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
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
九间棚村四面悬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这里不通路、不通电、水源奇缺,是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改革开放后,通过艰苦创业,九间棚村成为闻名全国的农村先进典型。九间棚的历史变迁,展现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生态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
中国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李锦认为,破解乡村发展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而坚持党的领导的关键支点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建设。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体系,走新型集体化道路,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党群团结、共同奋斗,这是九间棚现象提供的实践经验。
“九间棚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人民的‘主心骨’。”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包心鉴认为,中国共产党完全能够带领人民应对各种挑战、创造美好生活;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铁靠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摆脱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人民的“领航灯”,深入贯彻和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协调发展是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努力方向。在乡村建设行动中,九间棚始终坚守共同富裕目标,走出了一条以发展现代农村产业体系为根本,以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为重点,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的成功路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介绍,2014年,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带队,把金银花优良品种试种到了西部“三区三州”,在甘肃、新疆等地发展金银花20多万亩,5万多户、20多万人依靠金银花实现了脱贫,九间棚的金银花援疆产业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2021年,九间棚新疆公司金银花合作社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这成为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样板。在他看来,未来要延伸乡村产业链条推动共同富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带动共同富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共同富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共同富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联动共同富裕,深化农村改革拉动共同富裕。
总结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形成一批前瞻性、应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对策建议是当前乡村振兴研究的重要任务。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致福认为,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研究,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小农户发展、农村土地制度、乡村绿色发展、文化振兴、乡村治理创新等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然而,各地资源禀赋不同,产业融合的路径也不一样,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各地必须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
对于九间棚村利用金银花产业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介绍称,九间棚村积极开展金银花新品种研发工作,先后研发培育了四倍体金银花新品种——“九丰一号”和“北花一号”金银花,开展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农民吸引在家乡,通过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
“九间棚村加快推动金银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李锦认为,乡村振兴要全力打造现代化的新型产业链,做优做强做大产业。解决山东省目前存在的农村产业单调、链条短、农民收入低的问题。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抓住产业振兴这个关键,夯实乡村振兴产业之基,促进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认为,从乡村多元价值的视角看,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功能的业态呈现;从要素视角看,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是传统资源与现代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融合发展;从主体视角看,乡村产业体系构建是各类经营主体试错、筛选和互适的过程。他建议,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乡村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创造主体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会议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平邑县委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