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村民没有想到,粮食加工车间赶在秋收前投入使用,“看天晾晒”从此成为历史,粮食丰产丰收有了保障;道口镇西野埠村村民没有想到,今年连锁超市开在了家门口,有效满足了大家的生产生活需求;岭泉镇马棚官庄村村民没有想到,“暖心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幸福养老从一口“暖心饭”开始……
乡村因党建而强、因产业而兴、因治理而美。如今,莒南县108万名干部群众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后,坚持党建引领,普惠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谱写乡村振兴壮美篇章。
9月21日,记者来到西野埠村,走进莒南县首家村级连锁超市——盛海超市,这间430平方米的便民超市店面宽敞,环境整洁,货物充足,价格实惠,既满足了周边几个村村民对生活用品的需求,也通过支付租房费用、提供就业岗位、代销村农产品等形式为村集体及农村就业人员增收。
“村党支部先后领办农机种植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生活综合合作社,服务范围覆盖村民从生产到生活方方面面,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是始终不变的出发点。”西野埠村党支部书记汲峰说,通过建立生活综合合作社、村集体和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截至目前,道口镇有9个第一书记村探索共建了供销社生活消费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3300余户,形成了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源动力”。
办好农村的事情,需要依靠基层党组织。从推动连锁超市开进村里,到各乡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莒南县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社联结群众、发展产业的优势,坚持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为目标,建立村集体与群众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赢之路。
赫马岭村土地连片平整,适合机械作业。该村党支部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村为单位整合土地,把全村近千亩土地整合成“一块田”,由党支部领办成立代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全市首家“整村土地入股、全体村民入社”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越办越红火,探索形成了“土地入股+整建制托管+农业保险+盈余分红”的土地股份制合作模式,不仅破解了“谁来种粮”的难题,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集体增收,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5.7万元,完全打破了村集体想干事却无钱办事的困局。如今的赫马岭村旧貌换新颜、美丽又宜居,村党支部被市委表彰为“沂蒙乡村振兴好支部”和“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至关重要。为坚决完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硬任务,莒南县落实党建引领责任,持续发力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夯实基础,推动党支部规范提升,提质增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引导扶持村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338家,覆盖71.8%的行政村,带动集体增收2000余万元。
石莲子镇依托山东星辰农牧有限公司,整合7个镇2484.03万元衔接资金,建设规模化养殖大棚10座,年肉鸭出栏量500万只以上,由公司直接收购,公司产业发展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项目收益也得到充分保障。
岭泉镇整合200万元衔接资金,依托莒南县裕万家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建设温室草莓大棚10座,与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全程提供种苗、种植技术指导及成品果保护价回收,预计年收益12万元,帮扶带动8个村。
“山东草莓第一镇”大店镇年实现草莓产值2.3亿元,占全镇农业产值的64%。2021年以来,该镇依托草莓资源优势,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契机,累计投入818.24万元衔接资金建设55座草莓种植大棚,投入500万元配套建设1座草莓恒温库,依托山东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开展草莓制品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