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临沂市“十佳”高素质农民王方武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19日

王方武,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今年50多岁的他,喝过山泉水,吃过山野菜,也曾用一根扁担两根绳和大山抗衡,把拾来的柴火担到柏林集市或县城,换来赖以生存度日的油盐酱醋,辛勤劳作之余,端坐在巨岩之上,看天空云卷云舒,年轻时的他,曾憧憬着脱离贫困的青春梦想……

1996年5月,沂蒙大地,鲜花盛开,春意正浓。那时的王方武从一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优秀人民教师下海来到了生养他的蒙山腹地,开了一家小饭馆。就在5月1日这天,饭馆来了两位举止不凡,儒雅大方的客人,在一番热情周到地招待之后,王方武得知,他们是来自山东医科大学的教授。问及此行的目的,两位教授告诉他,来专程考察蒙山中草药。王方武的心头不禁为之一振,多年的向往和期盼也许就在今天。于是,他背起煎饼和大葱,和两位教授踏上了蒙山之行的考察路。巍巍蒙山,横空出世,座座山峦,蜿蜒起伏,遮天蔽日的参天古树,举步维艰的森林植被,吸引着两位教授一探究竟的热切脚步,那些大山深处的野灵芝、石竹花、丹参、紫草等数不清的中草药,更是让两位教授流连忘返。“蒙山遍地宝,低头看三药”这是7天徒步考察,两位教授对蒙山中草药的真实评价。休息之余,王方武向两位教授提出了变草为宝,让蒙山中草药走出深山,变成财富的想法,两位教授欣然应允,7天的风餐露宿,他们已经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位诚实精明的山里小伙。由两位教授亲自研制,由王方武负责开发的协议,就这样坐在蒙山深处的山泉边,吃着煎饼卷大葱达成了。

历时一年,王方武奔波于大山深处和山东医科大学之间。1997年5月,由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蒙山万寿宫”石竹花、野苦系列茶终于研制成功。之后,他们又相继开发了蒙山野灵芝、金银花、蒙山绿茶等20多个品种,在蒙山脚下,先后建起了300亩无公害绿色茶园和100亩蒙山名贵中草药实验基地。那些“养在深山人未知”的蒙山中草药,摇身走进了都市,成为临沂市绿色农产品十佳品牌。并赴深圳参加山东省名优绿色食品博览会。王方武也由此成为闻名蒙山脚下的能人,成为临沂市“百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一个山里人的梦想

昔日的明广寺流域,“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外货不入,土货不出。地无三尺平,路无一段直”。村民倚山而居,星罗棋布,种一葫芦收一瓢的山岭薄地挂在半山腰上,每年的收成还攥在老天手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党的富民政策,似春风化雨,荡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给大山深处的近万名村民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靠山吃山,愚公移山式的小流域治理,苹果、板栗、山楂、核桃等大面积林果栽植。年复一年,生生不息。如今,整个流域已拥有林果3万多亩,形成了山顶松树戴帽,山腰林果缠绕,山下溪水滔滔的壮美景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里人,以他们特有的执着与奋争,用不屈的脊梁和勤劳的双手,种出了花果山,走出了致富路。明广寺在以她独有的魅力,热情拥抱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同时,也向王方武这样的建设者发出深情的召唤。

心有灵犀,富裕起来的王方武,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并没有停留在蒙山果实累累、花果奇香林园里,面对那座给予了他温饱,提供了他财富的大山,他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2012年4月26日,蒙山旅游区万寿宫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鑫和社区正式挂牌成立,王方武出任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辐射14个自然村,拥有会员260余家,涉及林果面积2.6万亩,注册资金1000万元。强弩硬弓,他们披挂上阵,准备一展身手。谁知,天不遂人愿,老天,给他们出了一个大大的难题。 水,一个干渴的话题。2012年春季,整个沂蒙大地遭受了60年一遇的干旱,赤日炎炎,泉水断流,河床干涸,水库见底,别说是庄稼、果树,就连山里人的人畜吃水也成了难题。果树叶子在炙热的阳光暴晒下,已经开始发蔫枯萎,果树把仅有的一点点水分,通过叶子拼命输送给衣服扣子般大小的果子,个别老树已经出现死亡症状,不少果农开了“摘果保树”的无奈之举。

水,一曲喷涌的壮歌。面对旱魔肆虐的大地,望着拼命喊渴的果树,王方武和社员们义无反顾,全力投入抗旱保人畜用水,保果树成活的战斗中。他们率先在汪家坡、沙石桥等4个深水井旁设立了4处免费供水点,24小时值班,免费给车辆加水,又调集本社社员车辆28台,征用社会供水车辆50余台,每天往山里送水800多车次,在保证人畜用水的前提下,灌溉果树6000多棵。之后,他们又向打井队紧急求援,投入资金6万多元,深淘大口井2眼,新钻深水井1眼。另外,合作社又拿出5万元专项资金,为合作社拉水车辆及打井户进行补贴,每辆抗旱专用车每天补贴200元,新打一眼井补贴2000元。经过20多天的日夜奋战,合作社免费灌水送水2万余车,为果农节省资金60多万元,不仅保住了果树,还最大限度地保住了果子。

水,一股滋润心田的甘霖。它就是黑暗中月光、更是果农心中的阳光,抗旱期间王方武日夜坚守在阵地,渴了,喝瓶纯净水,饿了,吃包方便面,20多天,没有一次回家看看,人,整整瘦去了10多斤。果农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曾感动地说“老天无情人有情,大旱面前见真情。要不是上级的支持和帮助,要不是合作社的大干苦干,这些果树至少要旱死一半。”当时的临沂市张市长曾亲临平邑蒙山旅游区指导抗旱救灾,对合作社发挥自身作用和所取得的巨大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场渴盼已久的夜雨,洗落了蒙山前漫天的尘沙。翌日,雨过天晴,天,蓝得出奇,东方燃烧的朝霞像一束束盛开在山顶的红花,终于宣告着此次抗击旱魔的结束。山无言,依旧披红叠翠;树无言,依然硕果累累;大爱无言,他们展示了抵御灾害,抗击风险的集约优势,用无言的行动,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从而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作为合作社理事长的王方武感到无比欣慰。

合作社并不是喊几个伙伴,注册个商标,挂上个牌子,就可以开张营业,它是要真心实意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难题,要形成一套规范有序的管理服务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入社社员利益的最大化,共圆发家致富的小康梦。王方武如是说。旱情,让他们损失了许多;旱情,也同样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一幅有机生态果品的蓝图

有机农产品,一个多么诱人的话题

多少年来,各种各样的化肥年复一年被埋到地里,五花八门的剧毒农药一遍又一遍被喷到果树上,土地板结,果品低劣,传统的种植模式和果树管理已经根深蒂固,要改良绿色生态有机果品,谈何容易。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果品改良的实验基地就选在合作社基地樱桃园里,合作社投入资金20万元,钢结构大棚覆盖乌克兰大樱桃1600平方米,不用一粒化肥,不喷一滴农药,全部施用羊粪、兔粪,大棚内安装诱杀灯,搬进了蜜蜂箱,生物质防治与微灌、滴灌相结合,樱桃长势喜人。春节过后,棚外依然寒气逼人,棚内却已是蝶飞蜂舞,樱花烂漫。

吐绿孕红的阳春时节,诱人的大樱桃成熟上市,每公斤160元。据王方武介绍,整个大棚,可获取经济效益20万元,是露天大樱桃收入的4倍。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合作社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宣传教育引导了社员,社员对有机果品充满了信心和期盼。于是,有机果品转换正式拉开序幕。

2013年用1000元一亩高价从农民手里流转600亩,成立蒙山第一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方武的带领下,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现已建设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4000亩,2015年评为市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产业链条较为完整。园区以果树、金银花、中草药、蒙山有机茶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产业,到2017年底合作社发展区域涉及12个自然村,带动农户656户,一手抓循环农业生态园业务经营,一手抓基地休闲农业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休闲观光农业效益明显改善,园区构建成高效、安全、节能、无公害、环保的观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路径,2017年合作社现已成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引进国外优质大樱桃栽培技术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2019年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成为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并组织6人科技服务队王方武队长对全合作社4000亩无公害果园全技能服务,同时服务全镇12个扶贫村,通过现场授课、快手直播、微信发技术资料等方式帮助农户2000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2014年荣获临沂市模范集体、2019年荣获山东省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2019评为山东省标准化生产基地、2020年荣获山东省省工会“省级工友创业园区”,2023年再次荣获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生态农场。

2019年—2022年与山东省苹果试验团队、临沂市试验站试验示范建设苹果绿色生态技术示范园,合作社拿出200亩苹果示范基地、采取全绿色种植模式、推行物理、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园生草、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诱杀,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全部实行肥水一体化,有机肥替代技术,2019年荣获国家免套袋阳光苹果技术专利,并制定了《免套袋阳光苹果生产企业标准》,2022年合作社建设苹果绿色生态技术试验示范园面积210亩,生产优质苹果363吨,每吨苹果提高价值12100元,产品全部销往上海长三角地区,售价一市斤10元以上,2022年底合作社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4.1万元,实现净利润271.1万元;免套袋阳光苹果,产品全部销往上海长三角地区,售价一市斤10元以上,并且让果农节约成本40%,环保提高30%,目前阳光苹果成为上海名优高档水果。

王方武曾荣获临沂市第三届沂蒙乡村之星、临沂市“五一”劳动模范、临沂市“百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农民高级农艺师、临沂市第三届“十佳”高素质农民称号。

上一条:临沂市“十佳”高素质农民马云青 下一条:临沂市“十佳”高素质农民魏善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