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58年,为公益一类正县级事业单位,是临沂市唯一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农业技术研究、农产品加工、农村人才培训、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等工作。前身为临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12月更名为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010年临沂市水稻研究所和临沂市种子公司并入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021年整合临沂市农业科学院与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人员和职能组建综合性科研机构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加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临沂市分院、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临沂市分校牌子。经过60余年的改革发展和几代农科院人的不懈奋斗,目前已经成为省内规模较大、力量较强、学科较为齐全、贡献和效益较为突出、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地市级农科院,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龙头和支撑黄淮海区域农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院总部位于涑河北街351号,占地面积650余亩,其中试验用地400亩,综合科研办公大楼5400多平方米,科研仪器200余台套。内设6个管理机构、8个研究机构和5个服务机构。目前,核定编制150人,现有1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2人,副高级职称3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贡专家1人,市突贡专家6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省市级劳模3人。现有小麦、花生2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水稻1个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花生、蔬菜、小麦、羊、中草药、杂粮等6个山东省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拥有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0个。
建院65年来,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300余项,其中国家级23项,省级54项,选育出国家审定、省级审定或登记的“临麦系列”小麦品种、“临花系列”花生品种、“临稻系列”水稻品种、“临豆系列”大豆品种等73个,其中花生良种“反修1号”“反修2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率先开展的夏花生覆膜栽培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发的“三旱种稻法”被列为全国百项农业推广技术之一。“十三五”期间,全院坚持党建品牌引领,积极搭建合作平台,规范科研管理流程,加强学术生态治理,科研水平不断提高,获国家、省、市各类科学技术奖励100余项,发表论文340篇,制定国家或地方标准47个,申请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300余项;选育出国家、省审定或登记品种14个;2项技术入选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个品种入选山东省农业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组织编写出版《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系列丛书》;主编和参编专著、科普读物近百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效益显著。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多次获市级以上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先后被授予“山东省企事业科协先进单位”“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区域农业品牌示范基地”“全省科技集体特派员组织实施先进单位”“首届山东省科技兴农集体奖”“市直机关十佳党建品牌”“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时代,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临沂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和合发展、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强院目标,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持续推进重点学科建设、原创成果研发、人才队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开放合作交流、现代院所治理等重点工作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践行沂蒙精神、加快三个转变,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