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林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全国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引领沂蒙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应用,重点开展了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本土人才培育等工作,助力沂蒙乡村产业振兴。
一、加大农业科技成果创新
一是以临沂市农科院和浙大山东农研院等科研单位为依托,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多方优势科技资源,建设多个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市农科院牵头实施的“鲁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纳入省政府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项目,浙大山东农研院联合重点企业成立了“浙大山东农研院中农天泰设计育种研究院”等8个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我市乡村振兴“三步走”,设立“浙大山东农研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系列项目”等项目,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助力临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新技术研发推广。全市农业农村科研推广单位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广泛合作,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引进推广,集成了国家级成果4项、省级成果33项、市级成果149项,推广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新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6%。
二、专家团队助力科技推广
一是本土专家服务乡村振兴。市级成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聚集百名副高以上专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和农业科技发展的新需要,服务粮油、蔬菜、渔业、果茶、特色作物、畜牧兽医、农田建设和绿色等农业领域,把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延伸到三农工作第一线。2022年先后组织专家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壮苗”活动12次,开展“稳产保供春季网络大培训”11期,点击播放1116.5万次,为开展各项生产管理、抓好稳产保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专家和技术支撑。二是外地专家对接服务。实施“浙江大学百名教授专家智惠临沂行”行动,组织浙江大学多个领域高层次专家42 位,与沂南青果速冻蔬菜、平邑康发罐头、平邑九间棚等61家企事业单位对接指导,达成多项合作,为后期有效开展地方服务,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打下坚实基础。
三、构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形成了“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普通农户”为主的技术服务模式,年均打造5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3000余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10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发布单项主推技术100余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临沭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被评为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下一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将以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科技协同优势,与浙大农研院融合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建立浙大山东农研院和临沂市农科院两院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双方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临沂市涉农产业提升。充分发挥由两院发起并联合地方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共同成立的“临沂市农业科技服务创新共同体”作用,强化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协同创新及服务产业能力,助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二是聚焦地方产业需求,拓展农业科技研究领域。围绕畜牧屠宰加工、蔬菜、粮油加工、蜜桃、食品、饲料6大优势集群,加快科技研发和技术突破,以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育种上,由高产育种向特色优质育种转变;在栽培上,由高产高效栽培向绿色优质高效栽培转变;在研究领域上,由单纯的单项农业技术研究向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研究拓展;在成果形式上,由单纯的以科学技术奖为目标,向制定标准、获得专利等目标努力。三是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引领支撑农业创新发展。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探索“学院+中心+基地”方式,以种养能手、文化人才、能工巧匠为重点,培育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2万人,培养“鸿雁人才”等各类乡村振兴人才10万人,让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唱主角”“挑大梁”。继续打造“农科小屋”科技服务新载体,覆盖我市重要粮食产区和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