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王宗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乡村风貌管控机制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升乡村风貌管控机制打造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按照“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的要求,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结合疫情防控,统筹谋划、分步推进、以人为本、共建共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扩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创新发力重突破,美丽乡村促引领
依托临沂山清水秀、文化厚重、民俗浓郁的优势,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并重,瞄准群众关心关切的人居环境重点难点问题,多点发力,以“清”促“美”,推进沂蒙乡村全域化谋划、片区化推进、景区化治理,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污水治理多样化,着力实现农村污水管得住、不乱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先行、压茬推进、同步开展,先期组织对全市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调研,充分利用调研工作成果,紧扣下达的治理目标,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确定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治理任务到村庄、到项目,组织编制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并印发实施。全市将蒙阴县作为试点县,其他县区各选取一个试点乡镇,先行开展试点,建设了一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处置的行政村累计达到781个,占比21%。其中,蒙阴县分别探索形成了东孟良崮村为代表的有动力污水治理、红日村为为代表的无动力或微动力治理、蒙河村为代表的生态净化塘治理等4种差异化农村污水治理方式,合理布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同步建立健全运行维护体系,《中国环境报》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美丽乡村树品牌,着力实现沂蒙沃土乡村美、庭院靓。根据村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和搬迁撤并类4种不同类型,对全市所有村庄进行了排查摸底、规划布局、分类推进。确立了“串点成线、连片扩面、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坚持重点打造与全域覆盖并重,每年建设1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每个片区选取8个左右的村庄,在全市布局了一批蒙阴县椿树沟山水生态型片区、沂南县马牧池红色旅游型片区、临沭县郑山街道埠前休闲观光型片区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6个、涉及村庄342个。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注重保护性开发,慎砍树、不填塘、少拆房,不搞大拆大建,通过原特色利用、原居式开发、原村庄提升,将历史、红色、农耕等元素贯穿乡村建设全过程,创建了沂水桃棵子村、郯城贾湾村等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8个(其中命名92个,正组织创建86个),评选命名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打响了“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的形象品牌。坚持以农户庭院作为突破口,以“小手拉大手、美在农家齐动手”等劳动实践活动为抓手,发挥村“两委”成员、妇联主席、执委的带头作用,积极鼓励引导群众整治庭院内外环境,保持庭院内外整洁有序;组织开展“一花一树 富美庭院”擂台赛,指导动员全市农村常住庭院户清洁庭院内外卫生,栽花种树,有效推进“美在农家”提档升级,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市已创建 “美在农家”市级示范村408个、市级五星级示范户6374户,各级培树“美丽庭院”示范户124670户。
二、打造美丽乡村,描绘“ 诗画方集”
一是强化规划实施。以规划为龙头,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基础资料和民意收集,尊重村民意愿,重视村民需求,方便生产生活。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房屋改造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根据村庄山水、生态、人文、产业等实际,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防止千篇一律。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策”。
二是强化产业支撑。善于挖据中心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风情。打造“一村一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真正实现村美与民富的有机统一。
三是强化机制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必须靠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来保障。要完善投入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发挥项目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落实治污、保洁、绿化、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管,有资金管、有制度管,避免人为破坏,过快损坏。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9月10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科 8726798
抄送:市政协提案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