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先行战略,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培育“一县一品”,提升“6+1”优势产业集群,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是构建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坚持“土特产”发展方向,把握区域品牌建设的规模化要求,重点培育18个特色优势产业。今年1-8月,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产值1094.7亿元,预制菜产业集群产值171.8亿元。注重向产业链两端要效益。前端发展种子种苗,今年结合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重点支持优势企业开展蔬菜、金银花、蜜桃等产业种子种苗研发推广和平台建设,打造郯城、兰陵、沂南、蒙阴、兰山、罗庄等良种繁育基地。今年上半年,申请市级财政资金1.4亿元,支持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100家。后端发展精深加工,主动出击加强招商引资,坚持招商赋能,2022年以来招引涉农项目200个,总投资560亿元,全市各类乡村产业片区、园区发展到156个。今年,我市出台《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食品产业)招商对接方案》,目前已与10家国内500强食品类民营企业建立联系。二是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产业集群建立由一名党组成员为组长的专班、对接一所高校、联系一个协会、培育一批龙头。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开展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工作,引导其建立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推动农业产业闭环发展。2022年,我市906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示范自建基地65.89万亩,示范带动订单基地486万亩。加快农产品仓储冷链保鲜设施项目建设,提高生鲜农产品附加值。2022年下达我市129个任务指标数,中央补助资金2823万元。截至今年9月,我市2022年项目已完成补贴设施数90个,发放补贴2202万元。三是抓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重价值,突出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着力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在文旅融合上,以“百千工程”“四雁工程”为抓手,以各县区特色产业发展为主线,通过举办各类节庆活动,将农产品展销、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等融合起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兰陵县兰陵古村花海乡趣游入选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精品景点线路推荐名单,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村被评为2023年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关于培育引进优秀人才方面。一是市农业农村局已会同相关部门,着眼深化“四雁工程”实施和食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工作。统筹制定完善了各类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集成食品产业12条政策措施,发布“四雁工程”“4+40”支持措施,集成政策、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将目标要求、支持政策、保障措施贯穿其中,为农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提供强劲动力。坚持头雁领航,通过建强党组织带动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达到2.5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3万家,去年以来吸引873名在外企业家、大学生返乡创业,志愿服务组织覆盖75%以上的行政村,依靠经济融合、片区协同,乡村组织化水平有了新提升。二是开展培训。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育方式,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近200期,年均培训各类乡村振兴人才2万余人,培训高素质农民4000人以上。确定兰山区新科职业培训学校等20个单位为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加强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线上开展“稳产保供春季网络大培训”,组织专家开展11次专题授课,通过“爱临沂”客户端全程直播,据后台统计,总计点击观看人次达到1116.5万。在费县,与山东省农科院结对合作,探索科研创新试验田、技术推广示范田和产业发展样板田“三田合一”新模式,成立果茶等7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番茄功能性食品、甘薯脱毒育苗等科技成果,创建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省2个)。三是建立多元化农业产业协调发展体系。市农业农村局注重集成集聚多方优势科技资源,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技术服务平台等,健全多元化农业产业协调发展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生态。与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沈阳农大等省内外院校广泛开展合作,构建了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鲁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浙大山东农研院”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等多个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正着手组建食品产业研究院,提升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协同攻关能力。
下一步,将复制推广山东省农科院集聚优势科研力量选派一批第一镇长、第一主任、科技副总和建立专家工作室,整县域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的做法、经验,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引进和应用。
三、加强宣传推介、做优产品品牌方面。一是加强品牌培育。今年我市出台了《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方案》《“产自临沂”使用管理规范》,指导县区制定相应管理办法,重点培育苍山蔬菜、蒙阴蜜桃、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沂南黄瓜5个区域公用品牌。举办山东(临沂)食品博览会、沂蒙优质农产品走进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系列推介活动,引入抖音、快手等平台持续造势、增强溢出效应。二是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0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6家。承办69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光彩行动,建立814家企业合作需求清单,开展产业推介、意向投资企业实地考察等系列活动,打造长期招商和产销合作平台。接项目信息25条,其中需要跟踪推进的投资信息8条,需要继续洽谈联络、争取合作的信息17条。三是强化品牌推介。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动食品产业“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培育,目前已对接联系7个相关行业协会、9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加强沂蒙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今年以来,举办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吸引参展企业600余家、采购商1.2万人;地产食品博览会吸引166家本土企业参展,3000余名客商到会洽谈采购;2023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组织362家食品企业参展,现场销售额达到850余万元,采购、订货3.4亿元。此外,组织320家次企业赴上海、深圳、武汉、济南等地参加展会25场次,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多签订单。
四、强化政策保障方面。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强化市场导向。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重点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发展了苍山蔬菜、临沭地瓜等优势特色产业。2022年,投入1亿元资金撬动社会金融资本10.89亿元,规范提升优质农产品基地115个。2023年,全市将继续设立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资金1.亿元,再打造100个左右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二是培育骨干企业。推广“原料基地+中央厨房+物流配送(餐饮门店、商超销售)”“中央厨房+餐饮门店(连锁店、社区网点、终端客户)”等模式,用活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资金,对符合条件的给予3%的贷款贴息(单个企业不超过100万元)和直接补助。三是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临沂锚定“五项重点工作”,不断强化金融助力,探索设立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推出“四雁振兴类”贷款,并制定印发《临沂市“四雁振兴类”贷款实施方案》《临沂市“四雁振兴类”贷款贴息管理办法》《临沂市“四雁振兴类”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三个规范性文件,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注入“四雁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截至8月,全市各级银行机构共推出“四雁工程”类信贷产品110余个,累计摸排涉农主体5706家,融资需求373.34亿元,完成对接3376家,为1843家涉农主体授信175.18亿元,向12234家四雁主体发放贷款12254笔、70.06亿元。加大“四雁工程”推进,配套出台招商引资、创新创业、金融助力等10项助农政策,常态化开展“归雁人才”返乡创业宣传活动,定期举办“归雁兴临”返乡创业大赛,孵化培育返乡人员创业项目2000余个,同时贷款贴息400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20亿元投入乡村发展,让更多“归雁”干有项目、干有资金。下步,临沂将对符合四雁人才条件的沂蒙乡村合伙人,优先按程序及时纳入各县区(开发区)四雁人才信息库,享受市委市政府深化实施“四雁工程”“16+40”条政策措施,可申请使用“四雁振兴类”贷款,并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农食经营主体融资贷款需求开展调研摸底,梳理2318个食品产业项目136.4亿元贷款需求,为1025家涉农主体授信约63.7亿元,召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政银企对接座谈会,举行了授信、签约仪式。四是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培育工作,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10家,农民合作社1206家,家庭农场636家。
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今后继续关心支持“三农”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