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中国乡村振兴 | “沂蒙四雁”打造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品牌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16:31

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地处蒙山沂水间的山东省临沂市,素称沂蒙,是革命老区。

躬耕田园、大德务农,是这里的农耕文化和精神图谱;村庄多样、物产丰富,是这里的乡村现状和基础条件……行走在沂蒙大地,老区的万千乡村处处展露出“共富共美”的模样。

如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临沂市瞄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为本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全域实施“头雁领航、归雁回引、鸿雁丰翼、雁阵齐飞”四大行动,培育“沂蒙四雁”乡土人才品牌,进一步优化乡村生产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以人才兴带动乡村兴。

“五色米”绘就缤纷多彩新乡村

说起郯城县花园镇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全启,刘湖村的村民都竖大拇指:“从刘老板到刘书记,他撂下生意,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2019年,在上海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刘全启,被乡亲们邀请回村,并在村党组织缓解选举中当选党支部书记。

“在外面这么多年赚多少钱,只是个数字。”刘全启认为,“能为村庄实实在在干点事,作为一名党员,更要有担当,有责任。”

集体无收入、群众致富难,是刘全启面临的最大难题。为了找准刘湖村发展产业的路子,刘全启带着党员群众多次走访在外人才,最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刘继芳团队全程技术指导下,将“五色米”作为集体增收的新路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村集体年收入30余万元。

随着刘湖村“五色米”产业的做大做强,花园镇党委以刘湖村党支部为中心,成立花园镇“五色米”产业片区党委,打造“五色米”创富共同体。流转片区内土地4000亩种植“功能米”和“七色小麦”,并实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种植管理、统一农机服务、统一收购销售、统一创富分红、统一集体增收”的“六个统一”合作模式,由创富公司以每斤高于市场价0.3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带动12个村集体年增收60万元以上。

在临沂市,刘全启示推动乡村发展的“头雁”代表,是乡村振兴带头人。为培育培优“头雁”人才,临沂市坚持链式思维,从好人中选能人,并进行针对性培训,推出体验式培养机制。

临沂市的“头雁”选拔重点面向乡村好青年、优秀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通过内挖、外引、下派的方式,因村施策、因岗择人。在确定人选后,针对“头雁”队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将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村干部培训“第一课”,举办班子建设、集体增收、村级治理等专题培训。

为了在实践中培养人才,临沂市实行乡镇提级管理乡村后备人才,推行“体验式”培养机制,结合村级发展方向和干部培养需求,组织7172名优秀后备人才到先进村、涉农部门、项目一线等实践锻炼。

目前,临沂市已先后选拔765名“兵支书”、538名“企支书”、178名“青支书”到村任职,以“时尚增量”推进“头雁”队伍更新。

“小草莓”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又是一年草莓红,又闻大棚草莓香。在费县上冶镇翟家庄村临沂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里,众多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不远处的温室大棚里,工人们繁育草莓种苗,力争早熟草莓抢“鲜”上市。

“‘空中’草莓使用了无土栽培、微喷灌溉等技术,可摘可赏,也节约了人工,4个大棚只需要2至3名莓农就能照看过来。”山东农家政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俊说。

直播工作人员正在临沂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的草莓大棚里讲解草莓种植

上世纪90年代,张荣俊离开家乡到济南,一直从事草莓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掌握了先进的草莓种植管理技术。2020年4月,张荣俊在了解到家乡临沂市实施的“四雁工程”为“归雁”人才提供土地、资金等扶持政策后,随即响应“四雁工程”政策号召,以“归雁”身份返乡创业,成立了临沂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

在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科技赋能为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翅膀,而这一切来源于返乡“头雁”张荣俊的发展思路。

“张师傅提供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改种新品种、使用新技术后,每亩地营收翻了一番。”上冶镇草莓种植户郭永士说。

张荣俊为进一步推进品宣与销售融合,让草莓种植户获取更多收益,果断开辟新市场,并三次到北京新发地找收购商谈合作,签订购销合同。他牵头成立临沂市草莓产业联盟,注册“农家政”“食安九州”两个商标,提出在种植管护阶段进行规范化管理,使莓农每亩地年增收3万元。在他的推动下,莓农种植的新品种“白雪公主”“感动自己的绿色草莓”,每个能卖到5元,市场供不应求。

为让更多像张荣俊等一样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的主体回得来、留得下,为乡村发展带来技术、资金等动能资源,临沂市坚持以招商思维抓“归雁”,紧盯在外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高校毕业生等,建立人才库、资源库、需求库,主动抛出“橄榄枝”,配套出台招商引资、创新创业、金融助力等10项助农政策,以人才招人才、以项目招人才、以乡情招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归雁”返乡后,临沂市为其定向创新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乡土人才服务站,积极引导支持优秀归雁人才参选村党组织书记、“两代表一委员”;依托临沂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发1500套“人才公寓”,让人才心有所安、干有劲头,让“归雁”留下来,从而带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胡阳喜柿”映红乡村致富路

眼下正是西红柿上市的季节。走进费县胡阳镇生态农业示范园,长势喜人的西红柿挂满藤蔓。

在费县胡阳镇西红柿采摘园,游客正在采摘

“这些是我们自己选育的‘胡阳喜柿’,果肉细腻,酸甜可口。订单种植,直供京沪大型超市。”费县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雪边采摘边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她脸上。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胡阳西红柿种植产业的“鸿雁”人才之一,王雪紧紧把握费县创建全省科技引领型齐鲁样板示范县的契机,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创新开展西红柿等设施农业托管服务,围绕解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发挥平台优势,为农民提供托管式、菜单式的综合服务,擦亮“胡阳喜柿”特色农产品品牌。

为适应市场需求,王雪积极外出考察学习,瞄准目前市场上销售火爆的口感型西红柿新品种釜山88,开展订单式种植,与上海嘉兴水果市场、百果园、京东等大平台达成合作,同农户签订保底价回收协议,每亩经济效益可达10万元,激发了胡阳镇西红柿种植户的干劲。

为进一步拓宽村集体与农户的增收渠道,王雪探索出“党建引领、双社联合、村社共建”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在该模式实施过程中,入社农户积极配合,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有力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现了粮食丰产、农民丰收、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的多方共赢。

在临沂市像王雪这样在农业农村领域从事种植、加工、销售等行业的“土专家”“田秀才”还有很多,为让更多类似的“鸿雁”人才走上致富路,临沂市坚持以职业思维抓“鸿雁”,对全市经营有方法、养殖有经验、种植有技巧、销售有路子的“土专家”“田秀才”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举办“苹果擂台赛”“大樱桃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搭建乡土人才展示才华、交流合作的舞台,激发人才活力。

双社联合 你托我管 稳粮增产

春耕春管时节,临沭县田间机声隆隆,到处是繁忙景象。当地群众把土地托管给“鸿雁”人才董书通创办的临沭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后,既有保底收入,也有年底分红,还有时间可以外出务工。

临沭县金丰公社大丰收,社员正忙着晒小米

村民卢西云说:“我家流转了5亩来地,保底收益4000元,年底分红还能再得1000元,既避免土地撂荒,也不耽误外出做生意,很省心。”

2022年,卢官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流转整合的1560亩农田二次流转给临沭金丰公社,租金按比例返给合作社和农户。“村里通过整理田埂、沟渠、生产路、边角地,增加耕地80多亩,村集体通过‘双社联合’,年收益超过40万元。”卢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卢洪本说。

临沭县耕地有80万亩,却分成130多万块,土地碎片化严重制约农业发展。临沭县农业农村局和全国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金丰公社大胆创新,探索出“双社联合、雁阵共建”模式,将党支部政治、组织功能与农服组织种植专业技能有效衔接,推动耕地集中流转、成方连片、小田变大田,实现规模经营、增产创收。

“‘双社联合’模式便于土地集约化管理,取消了田埂、生产路,地块‘化零为整’后可以用上先进的植保机械,实现资源节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金丰公社董事长董书通介绍。

临沭县“双社联合、雁阵共建”模式是临沂市以“四雁工程”为统领,不断探索以“雁阵”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的融合创富路径,引导“雁阵”联合抱团的具体体现。所谓“雁阵”,指的是“头雁”“归雁”“鸿雁”人才领创办的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实体经济组织,重点是党组织领办创办的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

为在全域范围内开展融合创富,充分发挥“四雁人才”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临沂市“四雁工程”坚持以企业思维抓“雁阵”,着力引导“四雁群体”实现抱团联动、规模经营、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生产经营型、土地股份型、服务(劳务)型、综合型等多种模式。目前,党支部领办创办2483家合作社,带动全市发展合作社2.52万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合作社的经营优势、农村的资源优势叠加、互促共进。

“下一步,临沂市将瞄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矛盾,以‘优化乡村生产关系,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为实施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盘活各类资源要素,把实施推广‘四雁工程’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性、引领性工程,在乡村开创‘头雁领航、归雁反哺、鸿雁争鸣、雁阵浩荡’的新声势、新气象、新局面。”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说。

(作者单位分别为:山东省临沂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山东省临沂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

上一条: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到我市考察指导甘薯生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