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以《山东费县:农业生产机械化让春耕跑出“加速度”》为题,报道了费县农业生产机械化工作成效,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石井镇龙山村,农机手们驾驶着旋耕起垄整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行行地垄整齐又均匀。在这里,传统的耕种正逐步被机械化、智能化耕作方式替代。
“这片地是打算种地瓜的,一共是200多亩,2台机器1天就能把地整出来,如果纯靠人工的话就慢多了。”农机手裴广保介绍说,“我们的农机合作社现在一共有62台设备,其中有播种机20台、收获机14台、大型深松机6台、深耕犁7台,还组建烘干能力15吨批次循环粮食烘干机3台,从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割全程都实行机械化,不光我们自己的田使用,还可以给周边农户提供服务。”
近年来,费县机械化作业水平、装备和队伍支撑能力、组织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小麦、玉米、花生三大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8%、96%、78.2%,其中,小麦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51%、谷物产地烘干机械化能力31.2%、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73.6%。
费县农业农村局社会化指导服务站站长刘贞海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以开展植保工作为例,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小麦,共22040.08公顷。目前,小麦可用高效植保机械260台套,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按作业效率2hm²/h台套,一天工作8小时,一次机械植保作业5天左右就可以完成。
截至2023年底,费县农机总动力已达54.96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33093台、谷物联合收割机872台、花生收获机246台、秸秆处理机械2825台、耕整地机械21257台、播种机械3075台、高效植保机械1088台、粮食烘干机18台,机械配备较好地满足了主要农作物生产需要。今年3月,费县入选第一批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名单。
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超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服务主体,重点发展高效植保、精准施肥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高地隙喷杆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无人机等先进适用的植保机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全面提升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