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化海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毛茸茸的鸡苗住上了“洋房”,三层立体自动化的养殖设备,按照生长时期自动喂料、供水,鸡舍环境自动控制,温湿度和通风自动调节,养殖固废自动清粪。“我们合作社带领农户从一家一户肉鸡养殖、饲料加工的小作坊,逐步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在上冶、胡阳、东蒙、薛庄等乡镇,形成了‘种、养、加’全链式农牧发展的模式。”合作社负责人林瀚介绍说。

近年来,费县着力发挥合作社联城带乡、联村促农、联建共富的联结纽带作用,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了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创新融合为动力、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激活发展潜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费县立足北部地区养殖肉鸡、南部地区养殖蛋鸡、东蒙镇种植蔬菜、胡阳镇种植西红柿、新庄镇种植蜜薯等区域差异化种养殖传统,引导种植类、农机服务类、畜禽养殖类合作社跨产业、跨地域设立产业联合社,通过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推动农民合作社由松散联合向专业联动、单打独斗向多元助力、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目前,共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2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76家。

“这里不仅是我们自己的草莓种植基地,也是草莓种植技术临床教学基地。我们跟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合作,自2020年以来,发展了300余亩草莓,帮助实现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合作社社员年增收2万元。”临沂微一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荣俊说,“有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为‘中间人’,农民朋友信任我们,这几年发展不错。”
费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将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变为整片土地共同开发规模经营,解决了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弊端,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农民通过入股合作社、流转土地经营权、到合作社打工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拓宽致富途径。
“合作社是带动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我们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合作社建设提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的思路,坚持项目为王,积极探索合作社全生命周期管理规范,促进合作社良性发展。”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