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委金融办联合公布的《2024年度山东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十大典型案例和十大创新模式及优秀案例》评选中,我市报送的《山东省费县创新政策性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案例》《临沂市探索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建设案例》入选十大典型案例,《临沂市创新推出“四雁振兴贷” 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临沭县创新农业保险管理 扎实推进保险为民》入选优秀案例。
近年来,临沂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特色多元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有效提升金融资源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创新“政策性金融+基层党组织”,开拓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费县按照“组织引领、金融助力、国企参与、四雁齐飞、群众受益”的总体原则,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政策性金融为支撑,以涉农国企为平台,探索建立国企投资建项目、党组织引领产业规划、合作社运营管理、农户具体操作生产的“金融+国企+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机制。分工协作、各负其责,采用“银企共赢、农民致富”思路,将“政策性金融+基层党组织”融合到项目运作方式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激发金融活力,实现村集体与农民双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挥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开展尽职调查、授信审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构建了金融机构、国企、村集体、村民多方受益的良好合作机制;聚焦金融服务与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和农户的有效衔接,延伸金融服务链条,依托金融辅导队体系,切实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依托该机制建设的沂蒙原乡农产品城乡冷链仓储物流项目,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农发行提供贷款支持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约100人,间接带动农产品种植人员约1.3万人实现就业,有效带动费县当地丰水梨、秋月梨、胡阳西红柿、上冶西葫芦、脆枣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带动上冶镇西葫芦、胡阳镇西红柿种植产业发展,其中胡阳镇西红柿已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温室西红柿生产基地,并被确定为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和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西红柿供应基地。
探索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机制,助力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确定涉农主体为美德积分评价对象,实行美德积分管理,将美德积分纳入银行机构授信决策重要参考,引导金融机构为积分高的对象提高预授信额度,加大利率优惠,提供美德信用贷款和融资担保、保险增值等方面金融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美德+积分+金融”的服务路径,形成积分能用、可用、好用的乡村治理良好局面。通过美德积分把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联结起来,进一步优化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同时解决涉农主体缺少抵押担保、融资难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11月末,全市14个县区在159个乡镇(街道)、3817个行政村、8936个自然村开展试点,完成美德积分评价家庭215.44万户、居民615.31万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9万家、其他经济组织1.39万家。试点实现乡镇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93.6%,47家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金融转化,创推专属产品147款,累计转化美德积分贷款259亿元。
创新推出“四雁振兴贷”,打造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聚焦解决以“四雁人才”为核心的乡土人才发展产业中存在的“融资难”“贷款贵”等问题,遵循政策普惠化、获贷便利化、对接精准化、风控精细化、机制长效化的原则,联合金融担保机构创新出台“纯信用、低利率、易申请”的“四雁振兴贷”普惠金融新模式,并配套“可担保、有贴息、能补偿”等优惠政策。通过建立融资需求定期对接机制、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发放贷款贴息和创新金融产品等方式,为全市“四雁”群体解决了700多亿元的融资需求,有效助推了政银企的协同联动,实现了“三方共赢”,被评为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首批“十大创新成果”。“四雁振兴贷”不仅推动了金融服务在农业农村领域拓展延伸,将更多的人力资源吸引到农村,而且还带动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建设项目流入农业农村,打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极。2024年,全市累计投放“四雁振兴贷”26.08万笔、492.81亿元(其中农民合作社主体贷款1.81亿元),共涉及18.31万家四雁主体,占全市四雁人才总数(20.1万)的91.09%。2024年,全市累计摸排涉农主体1.6万家、融资需求125.75亿元,授信6227家、50.6亿元(其中授信农民合作社928家、16.84亿元)。
创新农业保险管理,扎实推进保险为民
临沭县通过组建层级分明、专业互补的保险工作队伍,探索管理规范、科学高效的保险服务,强化职责明确、注重效果的担当为核心,采取县级成立领导小组和理赔小组、聘用村会计为保险理赔协理员、建立大户服务档案和巡防制度、创新理赔快速通道、由灾后赔向灾前防、健全考核监管和责任追溯等系列措施,从根本上扭转保险投诉率高、赔付时效差、农户满意低的问题。该模式有机融合灵活性与规范性,深度贴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农户实际诉求,切实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显著提升农业产出效益,为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有效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4年,临沭县持续4场大暴雨,农业受灾严重,通过由灾后补偿到灾前防御措施,共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4万余亩,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在农业保险风险减量管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下一步,临沂市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继续做好乡村振兴、金融先行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