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首场记者见面会在沂南县召开,现场参观“四雁孵化”工程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并同部分市级优秀“沂蒙四雁”交流经验。
发布人
马晓东 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谢吉海 市级优秀“头雁“人才、辛集镇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鲁蒙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郝 伦 市级优秀“归雁“人才、新腾(山东)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曹淑元 市级优秀“鸿雁“人才、万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吕 凯 市级优秀“雁阵”人才、大庄镇坊前村党支部书记,登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马晓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实施“四雁工程”安排部署,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人才工作的相关要求,根据市委农办《关于开展乡村振兴“四雁孵化”工程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县细化人才孵化措施,推动“四雁孵化”培育工作走深入实,现将我县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创新机制,强化政策引领。围绕市委农办深化四雁工程“金七条”政策,县四雁专班对照“金七条”政策细化责任部门,强化部门联动,抓好政策落实,扶持更多四雁人才创业带富。制定出台《沂南县乡村振兴“四雁孵化”工程培育方案》,从培训内容、培育流程、组织保障等多个维度细化工作举措,并配套制定《2025年沂南县四雁孵化培训计划表》,确保政策落地见效。联合县委组织部印发《关于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构建“1+3+N”共富体系的实施方案》,创新提出“N项助力”机制,通过将四雁人才经济报酬与村集体经济增量收入直接挂钩的方式,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头雁引领带动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人才支撑。
(二)搭建基地,夯实孵化基础。按照“六有”标准要求,整合云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云田农业科创园等优质资源场所,打造沂南县“四雁孵化”培育基地。硬件设施完善,基地包含办公室、培训教室、研讨室、创新创业展示等板块功能室,配备食堂、住宿等基础设施,可同时容纳80名学员开展集中培训;设计四雁人才先进典型展示墙、基地工程架构图和人才培育流程图,设置文化长廊、宣传展板等载体,营造浓厚培育氛围;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系统的四雁孵化培训计划,围绕农业技术推广、电商营销等内容设置课程体系,建立完善的学员培训管理制度,涵盖考勤管理、考核评价、跟踪服务等内容。为拓展实地模拟,在县内设立5个“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和1个红色教育点,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
(三)分类施策,精准培育人才。结合全市培育计划,2025年我县锚定“四雁”人才孵化目标:育强“头雁”30名、育精“归雁”80名、育优“鸿雁”260名、育壮“雁阵”800家。坚持“分类培育、以需定培”原则,根据乡村发展实际需要,系统谋划开展专业化、定制化专题培训。组织开展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春季粮食作物田间管理”为主题的雁阵经营主体培训班2期;联合县总工会、县人社局推出“创梦护航”创业陪跑计划,举办归雁人才创业能力提升班;联合县商务局举办“电商助力 四雁智选”专题雁阵主体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累积培育归雁人才41名、鸿雁人才45名、雁阵主体240家。
(四)金融助力,赋能四雁发展。聚焦四雁群体融资需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做好“四雁”群体融资需求和贷款情况摸排,加强“四雁振兴类”贷款推广。截至目前已办理四雁振兴类贷款7902笔、15.15亿元,其中合作社主体贷款900万元。
(五)加强宣传,增强信息效能。创新构建“多媒体+多渠道”四雁宣传矩阵。打造“沂南好品 四雁智选”特色专栏,在沂南首发等平台重点推介四雁人才及其产品,每周精选7—10款四雁人才优质农产品,通过“短视频+图文”的融媒体形式进行推介。截至目前,专栏已推出5期,累计宣传45家四雁主体。同时,结合农时需求,在麦收时节特别推出“沂南好品 四雁智选”农机服务专题,精选11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精准对接三夏生产需求,为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农机服务信息,助力夏粮丰产丰收。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人才管育上。一是精准实施“四雁孵化”人才培育,定期开展集中授课、集体讨论、集合实训,努力推进四雁人才“进基地用平台”,根据各类四雁人才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开设专题培训班次。同时,推行“理论+实践”培育模式,分类组织四雁人才到涉农国企、四雁孵化创业园区和“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实地操作实践、练习技能。二是深化产业联动帮扶,聚焦“沂南黄瓜”“砖埠草莓”“孙祖小米”等特色产业,建立“四雁精英+产业联盟”帮带体系,要求每年评选的“沂蒙四雁”人才,每人每年至少帮带10名同产业从业者,通过技术指导、联合生产、帮助销售等方式,形成“1+10+N”的辐射带动模式。
(二)在金融助力上。一是持续抓好 “四雁”群体融资需求摸排、贷款情况跟踪,充分利用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各类平台等多种渠道,提升融资需求摸排质效。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加大“四雁振兴类”贷款推广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助力“四雁”群体发展创业。二是创新“双社联合”村新模式,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流转进行统一经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通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生产托管服务提升粮食产能,通过农机财政补贴、农业种植保险补贴等财政金融政策,降低粮食种植成本、提高产量,实现多方共富。
(三)在品牌打造上。强化示范引领,及时总结孵化培育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操作、可推广的典型模式。今年,我县将通过各级媒体、专栏,重点宣传优秀四雁人物,深入挖掘“四雁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代表人物和优秀典型案例,通过“文字报道+视频记录+图片故事”的融媒体呈现方式,讲述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四雁故事,以榜样力量激发乡村人才振兴的内生动力。
答记者问
1
山东商报山海新闻提问: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请问,作为雁阵人才的优秀代表,您在联合社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整合资源,联农带农,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的?
吕 凯市级优秀“雁阵”人才、大庄镇坊前村党支部书记,登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近几年,我们村坚持支部引领、群众参与,走出一条“共富共赢”的乡村振兴路。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整合资源,实现从无到有。登峰合作联社由周边9家合作社联合成立,推行“支部领办+股东入股+租金流转+收益分红”的运营模式,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机械资源,农资资源,技术资源,实现土地、机械、农资、劳动力统一调配,由联合社统一发展订单农业种植中药材玄参、丹参、黄烟、草莓苗,对规模种植粮食作物精细化管理,实现资源由“散”变“聚”,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服务,极大提高了合作社日常管理水平,实现了农产品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化发展,最大限度保障社员和股民权益。
二是规范管理,确保高效运行。联合社探索股份合作发展模式,明确“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集体增收”的办社原则,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抱团发展理念,入股社员可以从事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常年在家的村民可以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入股社员分片管理,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周边村的闲散劳动力也可以参与进来,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仅2023年至2024年,我们就发放务工费160多万元,这些钱全部进了本村村民的腰包。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干活积极性。
三是创新机制,促进持续发展。村庄通过成立联合社创新建立村企合作和利益联结长效机制,借助乡村振兴合伙人信息平台,我们村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与信和粮油、沂泉酒业等8家龙头企业正式结为合伙人,发展西兰花、生姜等蔬菜种植基地和高筋小麦、红高粱等粮食种植基地,村集体收益达到了6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企业发展和群众受益三方共赢。
2
鲁网记者提问:资金需求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刚才在您的合作社参观时,您也提到了这个问题。请问,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在扶持四雁人才产业发展过程中,提供了哪些针对性措施来缓解资金压力?
曹淑元 市级优秀“鸿雁“人才、万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针对我们乡村人才发展产业存在的“融资难”“贷款贵”等问题,市里出台了“四雁振兴类”贷款政策,为农户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添新动能。我们合作社就是通过“四雁振兴贷”在农商银行获得200万元授信贷款,主要用于农产品分拣车间和冷藏库建设,高效解决了我们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前分拣和预冷保险两大环节难题。
今年,市里还出台了“增信降息延期”的政策,更加符合农业生产的销售回款周期,还款方式更灵活,可以大大缓解了资金压力。“四雁振兴贷”对于我们乡村人才贷款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融资渠道更畅通。通过县四雁专班摸排和银行“白名单”推介并行,实现信息及时互通、供需精准匹配、需求有效满足。
二是产品设计更精准。市里针对草莓等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业贷,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金融支持。
三是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市里设立风险补偿金,引入省农担担保,市农业农村局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取消反担保抵押措施,不但提升了金融担保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也增强了贷款户风险防控能力。
3
大众日报提问:村党支部书记是村级发展的主心骨、领头雁。请问,作为“四雁孵化”工程的教学点负责人,您计划如何与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协作,通过开展“四雁孵化”培育工作,帮助更多乡村人才成长?
谢吉海 市级优秀“头雁“人才、辛集镇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鲁蒙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村入选了第一批“四雁孵化”工程头雁领航教学点,能够为全市四雁人才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我也非常高兴。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也就是按照教学点“四具备”要求,提升孵化质量,开展好培育工作。
一是具备优质的孵化培育资源方面。主要是提升硬件设施,作为市级“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我们拥有室内培训教室,可同时容纳100人开展集中教学,并配备桌椅,黑板,电子屏等基础教学设施,能够满足理论授课、视频教学等多样化培训需求。此外,教学点毗邻房庄子电商孵化基地和蔬菜交易市场,便于开展实践教学。
二是具备可持续的发展活力方面。市里要求我们教学点要突出实践功能,我们只有干出成绩,不搞花架子,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点的作用。我们村整合各类资金800万元对收回的市场进行改扩建,全面提档升级,目前市场建有摊位73个,年蔬菜交易量30万吨,交易额近10亿元,年进出市场资金流水额达20多亿元,蔬菜交易市场规模居全县前列。
三是具备典型的复制推广模式方面。我们将根据村庄治理与黄瓜产业发展等经验,为参训学员带来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带动乡村产业发展。
四是具备显著的联农带农成效方面。联农带农是对孵化培育的更高要求。我们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动了包装冷藏、制冰、棉被等配套产业发展,呈现出“一业繁荣、多业兴旺”的良好态势,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创业。
接下来,我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教学点的负责人,不但要讲好四雁故事,还要继续邀请市县蔬菜中心、农技中心的专家到我们这里做客教学,不断提升我们这个教学点的联农、带农作用,让来学习的学员获得更多、更好的收入!
4
临沂日报提问:归雁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请问,作为优秀的年轻归雁代表,可以给有返乡创业想法的归雁人才介绍下,我市目前有哪些优惠政策可以助力他们创业?还需要建立哪些长效机制才能让人才留得住、干得好?
郝 伦 市级优秀“归雁“人才、新腾(山东)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今年,市里出台了支持“四雁人才”创业就业的七条新举措,也称“金七条”,归雁人才基本都可以享受到,作为一名返乡创业的“归雁人才”,我深切感受到我市对乡村振兴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以下几个政策对我们帮助很大。
首先,在金融扶持方面,“增信降息延期”政策,被纳入县区“沂蒙四雁”数据库的乡村人才,在3年支持期内享有“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优惠政策,帮助我们解决资金周转难题。我们市场实行“当场开价,现钱交易”的交易模式,需要大量的备用金,正是通过这项政策,银行提供了灵活信贷支持,缓解了我们的资金压力。
其次,在土地保障方面,政策提出“破解小项目用地制约”,对四雁人才投资新建的乡村振兴项目,用好农业产业项目评审认定机制,优先保障项目用地。我们在建设市场时,政府高效协调土地问题,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此外,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积极帮我们对接科研院所,帮助我们实现了交易的数字化。帮我们从“农业小白”变身“数学农业的先行者”!能成为四雁孵化的教学点,我也希望更多的归雁来我们公司,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