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开在“田间地头”解锁孵化乡村人才“新密码” 临沂市举办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首场记者见面会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19日
有声朗读:

6月17日上午,临沂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在沂南县联合举办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首场记者见面会,聚焦沂南县在机制创新、基地建设、人才培育、金融赋能与品牌塑造上持续发力,以四雁人才孵化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创新实践。

今年,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创新推出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着力构建“选才、育才、用才”全周期孵化机制,破解乡村人才能力不强、培养不精、使用不够等难题。该工程计划年内育强百名“头雁”、育精千名“归雁”、育优千名“鸿雁”、育壮万家“雁阵”,锻造一支“懂农事、爱农业、会经营、善治理、敢担当”的乡村带头人队伍。

本场记者见面会,走出新闻发布厅,走进沂南县“四雁孵化”培育基地、教学点;没有例行的问答环节,有的是四雁人才们做强产业的现身说法、抱团发展的务实分享。

记者实地走访云田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沂南县登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沂南县万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鲁蒙蔬菜购销专业合作社、新腾(山东)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对话沂南县四雁专班负责人和四雁人才,听取他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

大庄镇坊前村党支部书记吕凯创新推行“跨村联建”模式,联合9个村组建登峰合作联合社,采用“支部领办+股东入股+租金流转+收益分红”机制,统一运营管理,打造烟粮套种示范基地,带动480余户农户每亩增收超2300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实现三方共赢。

万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淑元坚守“品质为先、品牌兴农”,通过创新草莓种植技术并研发智能控制终端,实现基地规模从7棚扩展至30棚,产品获省级金奖。其“万润草莓”依托订单农业,畅销北上广深,成为科技兴农的标杆。

辛集镇房庄子村党支部书记谢吉海带领党支部领办鲁蒙蔬菜合作社,联合周边村建成16个高标准温室大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扩建交易市场。房庄子村集体收入突破300万元,从“脏乱差”蜕变为省级美丽乡村。

“归雁”人才郝伦创立新腾供应链公司,联合研发全国首个产地批发市场“商易通蔬菜电子交易系统”,以“物联网+大数据”实现蔬菜全链条管理,助力苏村蔬菜批发市场成为全国最大黄瓜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1.4亿公斤。

“我们聚焦‘沂南黄瓜’‘砖埠草莓’‘孙祖小米’等特色产业,建立‘四雁精英+产业联盟’帮带体系,‘沂蒙四雁’人才通过技术指导、联合生产、帮助销售等方式,每人每年至少帮带10名同产业从业者,形成‘1+10+N’的辐射带动模式。”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村经营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马晓东介绍说,沂南县强化机制保障,依托市委农办“金七条”政策,制定专项培育方案,创新构建“1+3+N”共富体系,支持抱团发展,完善服务保障,将人才激励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

今年,沂南县按照“六有”标准,建成“四雁孵化”培育基地,设立5个“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及1个红色教育点。培训聚焦实用技能,精准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题班、“创梦护航”创业提升计划等项目,并积极链接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截至目前,该县已培育“归雁”人才41名、“鸿雁”45名、“雁阵”经营主体240家,累计发放“四雁振兴类”贷款7902笔,总额达15.15亿元。

下一步,沂南县将持续深化人才管育,推广“理论+实践”模式,构建帮带体系;优化金融服务,探索“双社联合”模式;强化品牌示范引领,以坚实的人才根基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 朱鹏 赵泽军 王青 通讯员 龚宜超 曹蕾

上一条:临沂市发力循环农业 破解“尾菜之困” 下一条:张东升同志到河东区调研毛皮动物胴体整治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