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临沂客户端讯 夏雨绵绵,沂南县湖头镇西城子村的村民不再担惊受怕。前些年,村里没有排水设施,一下雨就受淹。如今,这样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

“去年秋天,我们发起‘同心共建和美乡村’的倡议,党员干部带头干,发动群众跟着干,铺设排水沟、污水管道1600米,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40多处,腾出的地方建设小花园、小公园、小广场,栽植绿化苗木1000多棵,提升了人居环境的品质。”西城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廷说。
从西城子村出发,经长深高速、日兰高速、沂新线到达青驼镇。青驼镇是沂南的“南大门”,位于三县七镇交会处,临临、日兰、京沪3条高速过境总里程27公里,国省县乡道纵横交错,路多、车多、企业多。透过车窗,记者看到无论高速沿线,还是国省道两侧,破损的看护房、废弃的养殖棚、堆放的垃圾杂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工整的厂房、干净的铺面和分类的垃圾回收站点。该镇坚持“向前一步走”工作理念,重点抓好路域环境提质增效,打造道路两侧视野“清爽线”,营造美丽、整洁、畅通的路域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长远性发展工程。”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挂职)杨健表示,沂南县建立“县级统筹、乡镇推动、村居落实”模式,制定《提质增效方案》和《重点区域任务清单》,创新“12345”工作机制,即围绕高速沿线这一重点,从条抓块管两头发力,实行三级干部帮包,形成摸排、清理、提升、管护四步闭环,协同促进村、路、水、田、户五域共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清理垃圾9000余吨,清除“五堆”6500余个,拆除废旧种养大棚120余个。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今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市农业农村局以“全域整治”为突破口,以构建完善市协调推进体系为统领,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推动整治范围从村庄向道路、河道、田园等全域拓展,实现由“点上盆景”向“全域风景”的深刻转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千头万绪,涉及农村改厕、日常保洁、飞线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多项内容。市农业农村局强化联动协作,与市城管局双牵头,联合8个市直部门成立推进小组,采取集中办公、联合督导方式,统筹力量、协同攻坚,避免多头检查,不增加基层负担,凝聚整治合力。
村庄美了,环境卫生好了,如何巩固治理成效?市农业农村局强化资金保障,统筹市级“百千工程”专项资金,联合财政部门建立稳定投入机制,确保整治工作长效推进。

干群同心、全域共治的合力正加速凝聚:蒙阴县打出“四化”组合拳,推行“美德积分”超市,建立103家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6200余宗,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临沭县借力科技赋能,搭建“码上通”监管平台,实现问题24小时受理、72小时办结;河东区靶向攻坚“五域同治”,投入350万元提升关键区域,以“银发先锋监督组”“党员示范巷”树长效标杆;罗庄区册山街道创新“房前屋后系列活动”,三年清洁、覆绿、美化三步走,腾退闲置土地192亩,打造“五小园”4340处……广大群众在共治共享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人人爱环境、户户比清洁”的氛围越来越浓。
沂蒙美如画,陶醉忘归期。我市将聚焦“全域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擦亮群众的幸福“底色”,在蒙山沂水间绘就生态宜居、产村融合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鹏 赵泽军 汤婷 通讯员 公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