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讯 看民俗、赏美景、住民宿、泡温泉、品美食、摘果蔬、体验非遗制作、乐购沂蒙“土特产”……今年节假日,我市乡村旅游热度持续攀升,各地民宿和农家乐生意火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蒙山沂水胜景,体验传统美食和民俗文化。从田间地头到“诗与远方”,我市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笔,解码沂蒙乡村魅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精心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动人画卷。

“推进农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深层次激活乡村多重价值的一场深刻变革。”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党组书记张东升表示,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紧扣市委、市政府部署,牢牢把握农业是根本、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的融合要义,聚焦游客“看、食、住、学、购”核心需求,创新实施“十个一”行动,着力构建优势互补、规模集聚、组团发展的农文旅融合新格局,为乡村持续注入澎湃动能。
蓝图既已绘就,行动只争朝夕。市农业农村局以“十个一”行动为抓手,推动融合举措落地生根,让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撬动乡村经济、联通城乡要素、滋养百姓生活的强力引擎。

聚焦“看”,绘制一张“农文旅”地图,策划一场精品线路主题宣传,绘就魅力导览图。按照“一县区一主题”的思路,细分一日游、周末游等类别,开发一批视觉美丽、体验美妙、内涵美好的精品线路。同时邀请专业力量参与策划宣传,让每条线路都成为城乡居民向往的消费好去处与乡村旅游优选地。
聚焦“食”,打造一批“农家乐”品牌,建立一个质量安全体系,擦亮乡土美食牌。依托蒙山全羊、大庄烧鸡、李庄猪蹄等独特资源,致力于培育一批有市场号召力的绿色“农家乐”品牌。同步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依托“农安护民”体系,构建起职责清晰、保障有力的融合产品质量监管网络,让游客吃得美味更安心。

聚焦“住”,举办一系列“精品民宿”活动,创新一项运营模式,激活民宿新动能。围绕“沂蒙乡愁”民宿品牌建设,推出一系列扶持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在“四雁振兴类”贷款中开发专属、便捷的金融产品,破解民宿发展资金瓶颈。同时,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引入专业运营理念,探索形成带动村集体与农户共同富裕的民宿发展新路径。
聚焦“学”,实施一轮“农文旅”专题培训,开展一次实践研学,深挖乡村研学值。将“农文旅”专题培训融入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重点提升民宿、农家乐、直播电商等经营能力。深入挖掘乡村历史与农耕文化底蕴,开发富有吸引力的研学课程,将“农文旅”项目打造成生动的实践教学点,让学习在乡野间自然发生。
聚焦“购”,开发一套“农文旅”产品,拓宽一条增收渠道,拓宽富民增收路。积极开发契合市场需求的“农文旅”特色产品,依托“四雁臻品”“四雁好物”“四雁智选”等系列,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借助“农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大赛”“沂蒙四雁农村电商直播大赛”等平台,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更多沂蒙好物走向广阔市场。

市农业农村局农文旅融合发展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撑“十个一”行动的全面实施,我市今年起将重点新建平邑县“燕归蒙山”、蒙阴县“沂蒙希望”、兰陵县“福禄会宝”、沂水县“山高水长 五谷飘香”、莒南县“村美农丰”和“印象石泉”等6个农文旅融合省级乡村振兴片区,提升11个乡村旅游片区,推进9个重点融合项目,新建提升20家精品“沂蒙乡愁”民宿,举办60场次农文旅主题活动,并对全市高铁、普铁、高速沿线1500公里路域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面提升旅游通达体验。
念好“融”字诀,沂蒙客如川。市农业农村局以“十个一”行动为具体抓手,深入开掘农业的丰富功能与乡村的多元价值,在沂蒙大地的全域旅游版图上,精心勾勒着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振兴轮廓。今日之沂蒙乡村,正成为八方游客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记得住浓浓乡愁”的理想目的地。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鹏 魏玉娜 通讯员 龚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