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临沂多机制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有声朗读:

编者按:近日,新华社《高管信息》刊发《临沂多机制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文,对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报道。现予以转发,以飨读者。

 

近年来,临沂市发挥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金改试验区”)建设优势,创新“四雁振兴贷”“新型职业农民贷”“美德信用积分贷”等金融产品,强化乡村振兴领域金融要素保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明显提升。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 3848.89亿元,撬动涉农固投增长37.1%。

优化政策供给破解涉农金服“贷款难、放贷难”

获批金改试验区以来,临沂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多维度推动解决乡村振兴领域融资主体贷款难、金融机构放贷难等难点堵点问题。全市安排市级财政贴息资金1500万元,按贷款总额的2%进行贴息,不仅减轻了农户还贷压力,还有效引导银行机构积极放贷;设立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缓释金融机构放贷风险,提高担保公司的担保增信额度,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农村。

临沂创新出台“纯信用、无担保、低利率、易申请”的“四雁振兴类”贷款政策,由省农担临沂中心提供担保,费率不超过0.75%。目前已向9.7万家“四雁”主体发放贷款28.48万笔、617亿元。这项工作被山东省委金融办、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好品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当地还积极探索“农业保险+”模式,创新全省首单民间林长森林碳汇价值保险和蜜蜂养殖降水指数保险、金银花气象指数保险、“生猪保险+期货”“玉米保险+期货”等特色业务,各类农业保险累计保额387亿元。

加强双向对接以金融“及时雨”精准润养沂蒙乡村

临沂市委农办“四雁工程”办公室,每月底集中调度融资需求,会同金融机构筛选甄别;每季度末,指导各县区召开一次线下银企对接会。目前,全市共摸排涉农主体1.4万家、融资需求438亿元,已完成对接7035家、授信293亿元。

当地搭建全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融沂通”,开设“沂农云雁”模块,综合各方信息,强化信用画像,精准线上融资,打通政府、银行、涉农企业和乡村四雁人才“四方”的线上沟通渠道。目前全市已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授信84亿元,累计653亿元。

为解决畜禽存栏持续下降的问题,市农业农村局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养殖贷”,目前已向7700余家养殖场户发放贷款8.7亿元。为促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临沂市联合邮储银行推出“沂蒙食品发展贷”,额度最高1000万元,期限最长10年,目前已为274家食品企业放贷14亿元。

完善协同合作打通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

临沂持续整合政府政策资源、银行信贷资源、担保机构增信资源,建立“政府+银行+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农户(农业经营机构)”五位一体的协同合作机制。

以全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临沂市搭建“政银担户”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专区,市、县、乡三级联动,精准发掘报送有融资需求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建立农户、涉农企业线上直报窗口,实现二维码扫描申请担保贷款,通过数字化渠道直接提交融资需求,提高融资效率,让信息多跑路,让农户少跑腿。

全市持续构建以信用宣传引导为基础、“白名单”精准支持为手段、信用修复包容机制为补充的立体化信用保障体系,对体系内贷款主体开通“绿色通道”,1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审批,并给予基准利率下浮10%-15%优惠。同时,设立专项审批通道,对涉农贷款实行“优先受理、限时办理、及时反馈”,确保审批工作提质、提速、提效。

临沂还以县为单位设立联络员,以村为单位设立信息员,实施网格化管理,密切联络对接,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一对一”保姆式服务,着力解决农户“不会贷”“不敢贷”问题。

全市分批从金融机构择优选派77名干部,到农业基础好、金融需求多的乡镇挂职副镇长,有效促进了放贷款“一线对接”。每年年底,评选“十佳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机构”,通过“沂蒙发布厅—乡村振兴”专场发布,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上一条:加强科技合作 助推临沂稻麦产业发展 下一条:临沂市沂水县:创新智慧农业数智矩阵 打造数智兴农示范样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