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房庄子市场已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车马喧嚣。勤劳的瓜农们带着色深、刺密、条直、脆甜、清香的黄瓜来到市场,寻找合适的客商卖个好价钱。九点刚过,一辆辆满载的大货车纷纷驶出市场,奔赴天南海北,将沂南黄瓜送往大江南北百姓的餐桌上。
邻近房庄子市场的大棚区是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沂南县振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这里有500多个高温蔬菜大棚,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棚顶全部安装电动卷帘机,覆盖保温棉被,棚内配置一键操作浇水、施肥的滴灌系统,每座大棚的实时数据都能够上传至智能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能够随时控制棚内温度、湿度,实现浇水、施肥、喷药等自动预警,有效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我们会定期进行设施蔬菜土壤改良,向社员推广病虫害绿色生态防控技术,严格执行各项统一管理运营模式,依托种养产业优势,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实现每棚增收1万元,年产优质黄瓜2000万公斤,产值6200万元。”该合作社理事长李庆国自豪地说道。
此外,沂南县不断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人才合作,实施“特聘专家”、选聘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组建农业专家服务团、打造乡村振兴驿站等手段,建立专家联系基地园区机制,构建农技推广技术体系,强化农村科技服务,着力推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增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活力,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沂南黄瓜常年种植面积达13万亩,总产量约65亿斤,年产值120亿元,带动全县近10万人就业,建成各类黄瓜产业园58处。在沂南县,黄瓜产业不仅实现了全年生产、常年供应,形成了从种苗繁育到标准化种植、市场化销售、精深加工等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更成为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主导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沂南县不断聚焦做好蕴藏“致富经”的特色产业文章,与时俱进,以新质生产力催生农业新质要素“多点突破”,做大做强成为当地县域富民产业。
走进沂南县岸堤镇渔之乐高质量循环养殖项目,一个个蓝色的养殖池映入眼帘,绕池一圈,大小不同的圆形蓝色鱼池内鱼儿可以清晰可见。
“这些池子里养的就是锦鲤和精品金鱼,他们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太高,主用用于家庭观赏。”渔之乐高质量循环养殖项目负责人张彦杰介绍道。据了解,该项目是集“鱼苗孵化--种苗培育--成鱼养殖--果蔬共生--销售服务--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是全市最大的综合类观赏鱼繁养基地。
围绕“三产”融合发展之路,该项目还构建了观赏鱼培育、优选、养殖、销售、观光、研学全产业链,在同一个园区实现了从一产果蔬花卉种植到二产观赏鱼养殖繁育销售再到三产研学观光接待融合贯通发展。一条条小小的“娃娃鱼”,“游”通了当地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也“游”出了村民的幸福生活。
目前,园区共建养殖区建有养殖池566个,年培育精品锦鲤、金鱼50万尾、观赏鱼苗8000万尾,该养殖项目能为周边6个村组提供观赏鱼养殖岗位近30余个,村集体可实现年增收11.5万,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个养殖农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下一步,沂南县将大力培育更多富民产业,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人民网 孙雪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