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蒙阴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通过整镇域推进循环农业产业升级、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县域内形成了多点开花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其中,高都镇与山东蒙甜蜂业有限公司的创新实践,成为全域生态循环农业新标杆的生动注脚。
高都镇:聚力推动循环农业全域发展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的家乡,高都镇立足"齐鲁果都"产业优势,整镇域谋划循环农业,以主体“小循环”推动镇域“中循环”。其中,亿霖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小麦、玉米1000余亩,并利用社会化服务作业的优势,收储周边6000余亩农作物秸秆,养殖黄牛300头,年自制堆肥1.1万余吨,带动千亩粮田化肥减量30%,实现节本增效100元/亩,另外配套2条小麦及玉米加工生产线,形成“粮-畜-肥-加”闭环链。春和鑫及与嘉同行2家企业聚焦果木枝条资源化利用,延伸出造纸基材、生物质燃料、食用菌培养基等产业链,年处理果木枝条6.5万吨,实现果木枝条变废为宝。杏甜仁香家庭农场围绕残次果“无废”循环,探索大麦虫麸皮、残次果饲养模式,大麦虫养殖已达1万箱、成虫产量4万余斤。通过联动发展,全域覆盖的生态网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全镇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图1:蒙阴县亿霖农机专业合作社黄牛养殖基地
图2:果木枝条粉碎
蒙甜蜂业:"小蜜蜂"撬动大循环
山东蒙甜蜂业有限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蜂-果-旅”三产融合。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全省首个蜂产业专家工作站,攻克蜂王浆常温储存技术难题,研发蜂蜜酒、蜂蜜面膜、唇膏等60余款深加工产品,其中蜂蜜酒企业标准填补省内空白。建设蒙阴县甜庄中华蜜蜂种蜂场,年放养中蜂5000余群,带动500余户蜂农,并示范推广蜜蜂授粉技术,全县共打造蜜蜂授粉示范基地1.5万余亩,基地年节省商品花粉2000余公斤。建有集蜜蜂养殖,绿色蜂蜜生产、蜜蜂知识科普展示、特色蜂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蜂文化生态观光园,开发出蜂蜡手作、生态餐厅等20余种体验业态,并与周边村庄共建"追花谷"、蜂学院等农旅综合体,可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形成"蜂授粉-果提质-蜜增收-旅引流"的增值循环链。
图3:蒙甜蜂业蜂蜜酒
图4:蒙甜蜂业蜜蜂科普馆
蒙阴县通过系统化布局,已构建起"点上突破、线上贯通、面上成势"的全域生态蓝图。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果木枝条资源化利用近10万吨,果品交易市场霉烂果处理率100%。下一步,将重点实施“双链驱动”战略:一方面深化种养循环全链条闭环,推广“有机肥替代”“轻简化堆肥”等10项关键技术;另一方面拓展农文旅融合增值空间,培育30个特色生态庄园。通过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新范式,逐渐形成“生态好、群众富、可持续”的绿色农业发展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蒙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