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有声朗读:

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新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农技推广部门:

为切实提高甘薯栽植和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促进甘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市农技中心制定了《2025年全市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抓好落实。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5月15日

 

2025年全市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意见

 

要以“提升单产、提高品质”为目标,通过选用健康薯苗、深耕轮作、适期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绿色防控、适期收获等技术措施,增加甘薯种植效益,推动甘薯产业绿色高效发展。

一、栽前准备

(一)选用健康壮苗

推荐选用脱毒薯苗,高剪采苗,以防把病菌带到大田。壮苗标准:叶片鲜绿、舒展叶7~8片、顶三叶齐平、叶片大而肥厚、茎节粗短、茎上无气生根、无病虫害、株高25厘米左右、苗龄30~35天。春薯苗百株重700克以上、夏薯苗1500克以上。

(二)深耕轮作

要选择土质疏松、耕层深厚、灌排方便、肥力适度的砂土或砂壤土,有机质1~2%、碱解氮含量60~80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20毫克/公斤以上、速效钾120毫克/公斤以上。春地在冬前深翻冻垡,耕深以25厘米为宜;春耕要及早浅耕、随耕随耙,保住底墒。提倡轮作,能有效减轻病虫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与花生、玉米等非旋花科作物轮作,轮作周期1~3年,间隔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减轻甘薯的病害。

(三)整地施肥

结合耕翻施足底肥,有机肥和氮磷肥一次性施入土壤,钾肥50%做基肥施用、50%封垄期追施。

1.丘陵旱薄地或砂土地(速效氮低于50毫克/公斤)。每亩施用猪粪、鸡粪等含氮丰富的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纯氮(N)8~12公斤,磷肥(P2O5)5公斤,钾肥(K2O)20公斤。

2.肥力较低的砂壤地(速效氮60~80毫克/公斤)。每亩施牛、羊粪等含氮较少的充分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纯氮(N)4~8公斤,磷肥(P2O5)5公斤,钾肥(K2O)8~16公斤。

3.肥力较高砂土或砂壤土(速效氮80毫克/公斤以上)。基肥一般不施用氮肥和磷肥,只施用钾肥(K2O)16公斤/亩左右,施用量以将土壤N/K调整到0.5左右为宜,增产效果最好。

(四)起垄覆膜

起垄时要做到垄形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踏实,无大垡和硬心。单行垄距85cm、垄高30cm左右,垄向南北走向。提倡采用覆膜滴灌技术,起垄同时紧贴表土覆地膜,用土压实,不要有空隙。在垄沟底,膜与膜之间留有间隙,以利于雨水下渗。栽后覆膜的要注意不要压断薯苗。推荐使用黑色可降解地膜覆盖,起到增温、蓄水、保墒、除草、环保作用。有条件的采用机械起垄覆膜一体机,起垄覆膜的同时在垄面中间铺设滴灌带。

二、精细栽插

(一)适期移栽

根据种植模式、品种、上市时间,综合确定栽植和收获时间。可通过保护地栽培与露地栽培结合、春薯与夏薯结合、收获后直接上市与贮藏后上市结合,延长甘薯供应周期。露地栽植春薯可适当晚栽,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气温稳定在15~16℃、10厘米地温稳定在17~18℃时开始;夏薯要力争早栽,6月上中旬为宜,越早越好。栽插时应剔除病苗、弱苗。

(二)薯苗处理

可将薯苗基部浸泡在60~80毫克/公斤的α-萘乙酸溶液中10分钟,促进生根,浸苗后立即栽插。薯苗移栽至大田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药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药液浸泡薯苗基部10厘米处8~10分钟,防治黑斑病;用40%辛硫磷乳油4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钟,防治茎线虫病。

(三)栽秧深度

甘薯栽秧深度以5~7厘米为宜。可采取斜栽或水平栽方式,垄顶斜插秧适宜株距为20厘米左右;垄侧水平插秧,适宜株距为17厘米左右。

(四)合理密植

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栽插时间等因素来确定,合理密植是增加甘薯结薯数量、提高商品薯率的有效措施。一般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宜稀,旱薄地宜密,即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每亩4000~4500株,丘陵旱薄地每亩4500~5000株;春薯每亩4000~5000株,夏薯比春薯每亩增加200~300株。

三、科学管理

(一)查苗补苗及中耕

于栽后一周内,对因病虫害或栽植不当造成的死苗,选用壮苗及时补栽。生长中期及时中耕除草、禁止翻蔓。

(二)运筹肥水

1.追肥。要根据地力水平和田间长势追施化肥。田间长势弱的可在栽插后1个月内追施氮肥,尿素每亩不超过7.5公斤,中期高温多雨不宜追肥;地力水平较低、保肥能力差的地块,在封垄期追施钾肥(K2O)5~10公斤;甘薯进入块根迅速膨大期后,为防止茎叶早衰,可用0.5%尿素、2%~3%过磷酸钙、5%草木灰、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叶面喷肥,每隔7天喷1次,喷施时间以傍晚为宜。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地块,要根据地力水平、降水情况、甘薯长势等因素确定滴灌次数和肥量。

2.水分管理。有水浇条件的甘薯田,在分枝结薯期(栽植后10~30天)浇水,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0%左右,有利于增加单株结薯数量和中型薯块比率,提高商品薯率。平原地区注意遇涝及时排水,防止地上部旺长,旺长不仅造成减产,而且也会导致甘薯的品质和口感下降。

3.水肥一体化。鲜食型甘薯提倡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方式,省工省时,节水节肥,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商品薯率。

栽插时。栽后视墒情及时滴水:土壤相对含水量≥80%,不需要进行田间滴水;60%≤土壤相对含水量<80%,滴水5m3/亩;40%<土壤相对含水量<60%,滴水10m3/亩;土壤相对含水量≤40%,滴水15m3/亩。

前期、中期。分别于栽后20天、50天、80天滴灌肥水,滴肥量均为10公斤/亩腐植酸水溶肥。滴肥之前要在施肥桶内将肥料充分搅拌,根据土壤肥力和墒情,一般先滴水20~30分钟,再滴肥,待肥料全部滴入后,再滴水20~30分钟,一般滴水量不超过10m3/亩。

后期。栽插80天以后,视降雨和墒情进行滴水。若持续无降雨,可在栽插后80~120天,进行1~2次田间滴水。

(三)化学调控

提倡通过提高土壤通气状况、减少氮肥施用量和水分调控等措施控制地上茎叶过旺生长。如果在封垄期(栽后45~60天)出现植株徒长趋势,每亩可用50%的助壮素40毫升或5%烯效唑24~3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每隔7~10天喷施1~2次,防止茎叶旺长。

(四)绿色防控

(一)草害。采用垄上覆盖黑色地膜结合沟底喷施除草剂或透明地膜全面喷施除草剂,以控制草害。于薯苗栽植后、杂草出苗前(栽植后3~5天),进行土壤封闭,每亩用50%的异丙草胺乳油200~250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土壤封闭一个月左右,如果发现有杂草,可选用精喹禾灵等单子叶专用除草剂喷雾,每亩用8.8%精喹禾灵乳油30~5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除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需要人工拔除。

(二)病虫害。在选用抗病品种、栽植脱毒种苗、合理轮作、高剪苗、药剂浸苗的基础上,还要密切注意各生育期的病虫害发生。起垄和栽插时需重点防治茎线虫、蛴螬和金针虫等,尽量选用无线虫的地块种植,重茬发病严重地块,每亩可施用2公斤毒死蜱或辛硫磷加20公斤豆饼,豆饼磨碎与毒死蜱或辛硫磷混匀,均匀撒施,然后旋耕、起垄。大田发现黑斑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根据情况,可连续隔7天喷1次,直到根除。

四、适期收获

盖膜春薯可在8月中下旬起陆续收获,露天栽培甘薯可在10月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基本收获完毕。做种薯或鲜食用甘薯要选择晴暖天气上午收刨,经过田间晾晒,当天下午入窖。要注意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要用塑料周转箱或条筐装运,防止破伤。

上一条: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玉米单产提升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