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新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有关农技推广部门:
为切实抓好大豆生产各环节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推进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市农技中心制定了《2025年全市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落实。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5月28日
2025年全市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
指导意见
2025年,要围绕“扩面积、提单产、增产能”目标,坚持“优选良种包衣、精细机播增密、运筹肥水促壮、科学调控增产、绿色控害减损”技术路线,重点抓好种子精选处理、规范播种、ARC菌剂施用、水肥一体化、病虫草害绿色防控、适期减损收获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动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精选种子,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选择成熟期一致,广适、抗倒、耐密、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宜机收的大豆品种,加大高蛋白大豆品种示范推广力度,认真落实种子精选和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一)品种选用。大力推广齐黄34、菏豆33、临豆10号、菏豆12号、郓豆1号、安豆203等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迭代,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二)种子精选。播种前精选籽粒饱满、整齐均匀、色泽好、无破损、无病虫害、芽率高的种子;剔除杂色、异形和小、秕、病斑等籽粒及杂质。
(三)包衣拌种。根据近年当地土传病害和地下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对路药剂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可选择精甲·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和大豆蚜等苗期害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有条件的在临近播种时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拌种后24小时内播种。处理过的种子阴干或晾干后尽快播种,不能暴晒。
二、规范播种,确保苗齐苗匀
播种前要做好灭茬、造墒、农机具调试等,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规范播种,提高播种出苗质量。
(一)前茬处理。小麦收获后,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晴天午后及时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灭茬,均匀抛撒,秸秆粉碎长度≤5 cm。不具备机械灭茬条件的田块,应尽量降低小麦留茬高度、提高收割机粉碎效果。
(二)适墒早播。夏大豆要于前茬收获后及早播种,于6月25日前完成播种。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时,应及时抢墒播种。土壤墒情不足时,应先浇水造墒再播种。有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可以播种后48小时内滴水出苗,滴水至地表湿土边缘超过播种行5~10厘米即可,干播湿出易于实现一播全苗。播后遇雨表土板结的可在种子顶土时滴灌辅助出苗。
(三)单粒精播。提倡选用加装北斗导航的大豆专用精量播种机,单粒点播等行距播种,行距40~50厘米,依行距确定株距,播量4.0~5.0公斤/亩,亩留苗密度12000株以上,可根据品种特性、播期、地力条件等进行适当调整(低肥力地块亩留苗密度可调整到15000株左右)。播种深度3~4厘米,播深一致,覆土均匀,除沙壤土外,一般不镇压。有条件农户可以选择大豆播种铺管一体机,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滴灌带铺设等。鼓励开展大豆大小行播种配套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四)种肥同播。一般施用大豆专用配方肥(N-P2O5-K2O:12-18-16或相近配方)20~30公斤/亩,可根据土壤肥力不同,适当增减施肥量。种肥同播,肥料侧位深施于种子下方,距地表8~10厘米,以防烧苗。中国农科院研发的ARC微生物菌剂,可有效诱导大豆结瘤固氮,提高产量品质,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施用,每亩4公斤,与种肥共同施入。
三、运筹肥水,确保养分供应
(一)水分管理。大豆苗期需水少,可进行蹲苗促壮;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是需水的关键期,缺水会造成落花落荚、鼓粒不充分等,应视墒情浇灌2~3次或滴灌3~6次,每次灌水量15~30m³/亩,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二)适期追肥。大豆全生育期总养分量建议施用氮肥(N)3~5千克/亩、磷肥(P2O5)5~8千克/亩、钾肥(K2O)4~6千克/亩,其中氮70%和全部的磷钾可结合种肥同播施用,剩余30%氮可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追施或结合滴灌分次追施。鼓粒中后期每7~10天结合病虫害防控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0.1%硼肥、0.5%尿素或液态氮肥等,连续喷施2~3次,延缓叶片衰老,促进鼓粒,增加百粒重,提高产量。
四、绿色防控,有效防治病虫草害
加强田间监测调查,准确掌握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时发现、科学防治。施用化学药剂过程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操作规程,注意合理轮换用药。
(一)播后苗前封闭除草。播后24小时内及时开展苗前封闭除草,可选用乙草胺(异丙甲草胺或精异丙甲草胺)+丙炔氟草胺(唑嘧磺草胺或噻吩磺隆)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应喷洒均匀,避免重喷、漏喷,表土较干时加大用水量。
(二)苗后除草。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在大豆封行前,视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防除。对马塘、稗草等禾本科杂草,可用精吡氟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烯草酮、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或其复配制剂,茎叶喷雾防治;对反枝苋、藜等阔叶杂草,可用乙羧氟草醚、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灭草松等药剂或其复配制剂,茎叶喷雾防治;混合发生田块,可用松·喹·氟磺胺、氟胺·烯禾啶、氟·松·烯草酮等复配药剂,茎叶喷雾防治。化学除草应避开午间高温时段,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气温较低时施药。
(三)病虫害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在大豆分枝期,针对根腐病重发区可选用氟环唑、嘧菌酯、精甲霜灵等药剂对茎基部喷雾防治;开花后如遇多雨天气,及时喷施苯甲·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防治叶斑类病害;在锈病、炭疽病等发病初期可喷施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兼治霜霉病等,同时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以强健植株、预防早衰。近年来大豆甜菜夜蛾、点蜂缘蝽等害虫上升发生,应切实加强防控,对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防治;对点蜂缘蝽、烟粉虱等刺吸类害虫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药剂防治,同时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植物免疫诱抗剂预防病毒病;在鳞翅目等害虫成虫高峰期,可采用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集中诱杀。
五、科学应对,防灾减灾夺丰收
(一)涝害。提前清理沟渠,积水后尽快排水降渍。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自流排水通畅。对排水不畅的地块,采用机械排水,确保尽快排涝。积水排出后应尽快追肥,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二)强风倒伏。根据大豆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大豆开花期前遭遇大风出现倒伏,可不采取措施,靠植株自我调节进行恢复,基本不影响产量。开花期以后,轻度倒伏的,可以人工适当扶起,两行对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减少落荚;严重倒伏的,不建议人工强行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可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
(三)干旱。大豆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但若出现严重干旱,均应及时灌溉。大豆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蹲苗抗倒。其他时期遇旱要及时浇水,并配合叶面追肥。
六、减损收获,确保颗粒归仓
(一)适期收获。大豆成熟标志是田间叶片全部脱落,茎、荚和籽粒均呈现出成熟色泽,籽粒饱满,植株摇动有清脆响声。可适当于成熟期推迟3~5天,或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时收割,在上午9:00至下午5:00作业。应尽量避免带露水收获,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
(二)机械收获。提倡选用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收获,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流程。选择挠性割台,割茬高度控制在5~10厘米,滚筒转速500转/分钟,行进速度5公里/小时,作业效率7亩/小时,可有效减少收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