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关于印发全市主要秋粮作物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0日
有声朗读: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

当前,我市夏玉米正处于灌浆期,大豆处于鼓粒期,是增粒重、提单产的关键时期,加强秋粮生育后期田间管理,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对夺取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至关重要。市农技中心制定了《全市夏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全市大豆后期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生产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9月9日

 

全市夏玉米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夏玉米后期田间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防早衰、增粒重、提产量,主要措施是稳肥水、防减灾、保收获。

一、分类肥水管理

灌浆期是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充足的养分供应对提高产量至关重要。在乳熟期应酌情追施粒肥,普通地块可冲施或借墒亩追施尿素8~10公斤,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可滴灌施用,脱肥明显地块和前期受灾地块应适当加大施肥量,满足灌浆期养分需求。灌浆期视墒情,可多次浇小水补墒。注意水肥不可过量和过晚施用,以防止玉米贪青晚熟。未出现脱肥现象的地块可不用追肥。积极推行“一喷多促”,利用无人机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混合液,延缓叶片衰老,增加粒重。

二、抓好防病治虫

严密监测玉米南方锈病发生态势,及时进行防控;重点抓好玉米螟、棉铃虫等玉米穗虫防控,结合“一喷多促”,通过混合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植调剂(诱抗剂)等,做好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治玉米南方锈病,可喷施吡唑醚菌酯、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药剂;防治玉米穗虫,可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等药剂;针对个别红白蜘蛛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或联苯肼酯+乙螨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科学防灾减灾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土壤墒情低于相对含水量60%时,应立即小水灌溉。同时也要重视防范强降雨可能造成的田间玉米淹水和渍涝,要注意沟渠畅通,确保出现强降雨后,田间积水排得出、排得快。

四、适期减损收获

因地制宜推行玉米适期晚收技术,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保证籽粒成熟度、提高粒重、增加产量。玉米籽粒底部出现黑层即为生理成熟,在不影响小麦秋种的前提下,建议一般地块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高产地块在10月15日前后收获。有条件的地块,可在籽粒含水量降至26%以下时进行机械籽粒直收。同时,应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理念,采用高性能收获机械,指导农机手规范作业,降低收获、运输、仓储等环节产量损失。如玉米收获期有持续降雨,应在降水前抢收抢晾抢烘,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实现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全市大豆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重点抓好“一喷多促”,科学调控肥水,推行适期机收减损,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大豆丰产丰收。

一、全力抓好“一喷多促”

大豆生长后期病虫害多发,要全力抓好“一喷多促”喷施作业。要以“促早熟、防灾害、促结实”为目标,以“肥水调控、叶面喷施、灾后恢复”为重点,兼顾防控病虫,因地因苗施策,着力促进大豆稳健生长、灌浆成熟、单产提升。病虫害防控方面要重点防治点蜂缘蝽、烟粉虱、蚜虫、甜菜夜蛾等虫害,可选用氯氟氰菊酯、吡虫啉、噻虫嗪及阿维菌素或哒螨灵等药剂。尤其一些地块烟粉虱密度高,要加强针对性防治。生长调节剂可选用芸苔素内酯、噻苯隆、赤·吲乙·芸苔、14-羟芸·噻苯隆、调环酸钙等。

二、切实加强肥水管理

浇好关键水。鼓粒期大豆需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20%。此时如果缺水,会导致秕荚、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形成。若出现干旱(连续10天以上无有效降雨或土壤水分含量低于70%)应立即浇水,以减少落荚,确保鼓粒。追好关键肥。应在鼓粒初期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kg,以保荚、促鼓粒,增加单株有效荚数。鼓粒中后期每7~10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尿素或含氨基酸水溶肥等1次,喷施2~3次,以延缓大豆叶片衰老,促进鼓粒,提高产量。

三、积极做好防灾减灾

渍涝。要提前清理田间沟渠,发生渍涝后,尽快排水降渍,消除渍涝。要加深地头排水沟,确保自流排水通畅。对排水不畅的地块,可采用机械排水,确保尽快排涝。灾后可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公斤,并在鼓粒中后期着重进行叶面喷肥。

大风。大风会造成大豆植株倒伏。要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分类施策。对轻微倒伏的,可人工扶起,促进大豆恢复生长;对严重倒伏的,建议不再人工扶起,以免植株折断,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轻微倒伏地块要及时喷施叶面肥,延长叶片功能期,减少落荚,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四、适期减损收获

收获时期。当田间大豆叶片全部脱落后,茎、荚和籽粒均呈现出品种固有色泽,籽粒饱满,植株摇动时有清脆响声,是收获适期。一般在上午9点至下午5点作业,要避免带露水收获,以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

减损收获。提倡采用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等流程。可适当于成熟期推迟3~5天,或籽粒含水量降至18%以下时收割。过早容易造成产品杂质多,泥花脸重;过晚容易造成产品破损率高。要求割茬低,不留底荚,不丢枝,田间损失≤3%,收割综合损失≤1.5%,破碎率≤3%,泥花脸≤5%。

下一条:当前秋作物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