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30227号建议《关于进一步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养殖绿色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 ||||||||||||||||||||||||
2023-05-30 有声朗读: ![]() ![]() |
||||||||||||||||||||||||
|
||||||||||||||||||||||||
|
||||||||||||||||||||||||
尊敬的诸葛茂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畜禽养殖绿色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及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在议案中指出,我市畜禽养殖业稳健发展,一方面对促进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因生产集约程度较低、利用水平低下、污染防治滞后,畜禽养殖污染成为制约绿色发展的难点问题。以兰陵县为例,分析指出了畜禽养殖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两条具体的建议,对推动我市区域粪污处理中心建设,实现乡村生态振兴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市畜牧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近年来,我市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广畜禽清洁养殖、标准化生产和种养结合循环利用模式,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力度,规范畜禽养殖项目建设行为,全面完成“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提高认识,强化产业布局和技术规范要求。一是规范调整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市畜牧中心指导县区按照《畜禽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对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布。全市畜禽养殖禁养区个数由原来的385个调整为183个,减少202个;禁养区面积由原来的5796平方公里调整为2145平方公里,减少3651平方公里,使之更加符合当地环境保护要求和畜禽养殖情况变化。二是持续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市畜牧中心编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稳产保供政策指南》5600本,全市规模养殖场每场一册;落实畜禽养殖场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粪污处理设施,提升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制定印发《临沂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南(试行)》,分别针对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和散养户,提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要求、建设规范和管理运行要求,为深入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三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一场一档”。市畜牧中心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工作的通知》,指导县区对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进行全面摸排,做到不遗一场、不漏一户;完善工作台账,做到“一场一档”,全市排查畜禽养殖场3615家、养殖专业户12693户。 (二)清洁生产,推进标准化养殖和种养循环。一是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根据农业农村部部署,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省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我市继续开展养殖标准化创建和种养结合示范活动,本年度计划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养殖场1个、10个、20个,种养结合示范场10个,稳步推进畜牧经营主体建设,不断提高养殖标准化程度。截至2022年底,我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分别达到30家、137家、965家,种养结合示范场43家。对没有同步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实行一票否决,对验收合格的养殖场优先安排扶持项目。二是加快粪污处理设施不达标养殖场整改。为解决我市畜禽养殖量大面广、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市畜牧中心起草下发《关于开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的通知》,将全市规模养殖场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设施建设不标准或使用不规范,或被信访举报、日常巡查发现存有污染风险的养殖场定为“C”级,要求限期整改。三是加快实施“三退一进”工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要求,引导小、散养殖户逐步“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适养区”养殖,实现适度规模养殖。在养殖密集区推广“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模式,推进畜禽粪污区域处理中心建设;构筑县域畜禽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处理、还田利用体系网络,逐步实现了大型养殖场自行处理、中小养殖场户集中处理、粪污资源化全域推进的新格局。 (三)指导服务,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水平。一是开展现场指导。按照“源头控制、过程减排、综合利用、末端治理”原则,对照《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要求,市、县乡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对养殖企业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详细讲解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要求,提升养殖企业配建水平。二是组织课堂培训。每年组织全市畜牧生产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解畜禽粪污处理的重要性,畜禽粪污的特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末端利用技术模式、下一步趋势及建议,提升了基层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推动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坚持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座谈交流和现场指导等方式,组织沂水、临沭、平邑、莒南、沂南5县实施好“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提出合理化推进意见,加快5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 (四)总结推广,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机制和粪污处理、环境控制模式。一是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机制。在政务网站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粪污资源化工作。为便于沟通交流,建立工作微信平台,邀请各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及服务对象加入,及时发布信息、通报工作、推广典型,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总结推广六种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模式。在标准化生产、生物环保养殖推广和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上,我市总结推广“固体粪便生产沼气-渣液还田模式”“污水厌氧好氧深度处理-灌溉农田模式”“畜禽粪污原位降解-垫料还田模式(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粪便好氧堆肥-有机肥生产模式”“粪便生物链转化-多产业发展模式”“粪便堆积发酵-直接还田模式”六种规模养殖粪污处理模式,化粪污为肥料,化秸秆为饲料,有效解决了畜禽养殖污染和秸秆焚烧污染,增加了种植业肥源。全市精心打造市级种养结合示范场43家,推动“以种定养、农牧结合”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普遍模式。三是总结推广4种养殖环境控制模式。不断加大生物除臭技术推广力度,总结出“发酵床平养+人工喷洒”“高网发酵床+生物除臭剂喷雾”“舍内定时喷雾”“综合生物技术+智能环控技术”4种模式养殖环境控制技术。 我市畜禽规模养殖场3615家、畜禽养殖专业户12693家都完成了粪污处理设施配建,配建率达到100%;2022年全市畜禽粪污产生21152856.12吨,处理利用18945819.34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9.57%。2021年4月14日—15日,临沂市代表山东省接受农业农村部畜禽粪污资源化延伸绩效管理评估;12月14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下发《关于通报2020年度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延伸绩效管理评估结果的函》(农牧便函〔2021〕1003号),我省取得总分103.5分、全国第一名、“优秀”等次的优异成绩。对此,省畜牧兽医局向我市下发《关于对2021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予以表扬的通知》(鲁牧畜函字〔2021〕84号),对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予以表扬。 虽然我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不均衡、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受土地因素制约、畜禽粪污收集体系建设缺乏社会支持和养殖场户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积极性不高,处罚难度大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您提出的建议以及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要求,积极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意见》,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项目引导,加大粪污资源化利用力度。通过政策倾斜、项目引导、财政扶持等方式,从“能源化”“肥料化”两方面加大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扶持力度,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优惠政策,保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做到多方受益、持续发展。通过企业运作为主、政府参与支持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多方发力,实现多元化市场运营。 (二)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循环利用新产业。通过科技手段,让畜禽粪污“变废为宝”,成为农村清洁能源、提升地力肥力、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原料。针对畜禽粪污处理的核心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细化技术指标,达到好实施、成本低、易推广、效果好的目的。特别是利用生物科技技术,利用粪污发展商品有机肥、沼气、天然气等,不断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发展新动能、培养新产业。 (三)融合发展,构建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在提升养殖场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的同时,培育第三方处理利用主体,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污水肥料化利用等模式。推动粮改饲统筹、种养加结合、农林牧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四)规划引领,推动形成种养循环大格局。通过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管理,大力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和生态环保养殖,推动畜禽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程。引导畜禽养殖与农业种植紧密结合,大力发展“畜-沼-果”“畜-沼-菜”等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循环利用,努力形成养殖业与种植业有机结合的生态循环发展大格局。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4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