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的提案的答复 | ||||||||||||||||||||||||
2021-05-14 有声朗读: ![]() ![]() |
||||||||||||||||||||||||
|
||||||||||||||||||||||||
|
||||||||||||||||||||||||
杨竹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16年聚焦“三农”工作。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2021年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2018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临办发〔2021〕2号);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书记、市长双组长、19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市县两级从组织、农业农村、财政、扶贫、自然资源等单位,抽调108名同志组成工作专班,专线推进,强力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底,全市3624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全部“清零”,村集体收入5-10万元的703个,占19.4%,10-50万元的1852个,占51.1%,50万元以上的1069个,占29.5%。 (一)加大财政支持村集体增收力度。2020年争取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750万元,落实配套资金2500万元,扶持郯城、兰陵、平邑、沂南4个县、125个村发展增收项目28个,预期年收益率为8%,每年增收500万元、村均4万元。坚持市场运作,2019年协调市财金集团融资3.6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又融资5亿元,在郯城、兰陵、平邑、费县、临沭5个县集中建设总容量128兆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0年内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00余万元,带动约9000户村民户均增收800多元。加快发展合作共建项目,县乡两级搭建合作平台,因地制宜,引导企业和其他市场经营主体开展村企合作,盘活闲置资源,增加收益渠道,实现保值增值。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6年10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经过两轮试点,2018年在全市全面推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临沂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全市改革的任务目标、重点工作、方法步骤提出明确要求。市委农办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查提升和综合评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内容,多次组织人员赴县区进行督导。目前,全市9501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和登记赋码。从2018年开始,市农业农村局每年全面清查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2020年度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已于3月中旬全面完成。全市9501个经济独立核算村,清理核实村级资产911.9亿元,清查集体土地2152.8万亩,其中农用地1596.6万亩,建设用地379.8万亩,未利用地176.4万亩。 (三)强力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市委书记王安德同志多次作出批示,要求扎实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2019年10月,市农业农村局在兰陵县召开全市村级组织领办合作社推进工作会议;2020年4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在沂水县联合召开全市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现场推进会议,安排部署面上推进工作;2020年10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抽调专门人员,组成6个调研组,实地调研161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工作联系,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从中推荐100家市级示范社,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发文公布。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挖潜农业农村、供销、税务、银行、保险等系统的优势资源,提供更多“服务套餐”和“社员福利”。截至2020年底,全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已达2022家,覆盖全市行政村居总数49.3%,实际入社农户72617户,成员出资总额44.9亿元。如莒南县道口镇赫马岭村成立代彬土地股份合作社,与恒兴泰劳保用品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富民大院手套加工项目,首批投资6.4万元购买10台缩口机、8台打把机并投入生产,村集体获得分红收益2万元,30多名本村村民在不耽误回家做饭、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前提下,人均月收入2000元以上。 (四)积极化解村集体债务。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全市村集体债权债务集中清查活动,全市村集体负债普遍较重,截至2019年底,全市村级资产总计696.1亿元,债务总额169.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4.38%。从债务形成原因分析,一是超过承受能力开展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有些村在缺乏资金、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牵强上马了一批需大量配套资金的工程项目;二是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收不抵支;三是有的村集体债权清收力度不够,村集体经济组织大量的集体债权收不上来,办事只好举债,造成大量的债务;四是个别村级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非生产性开支过大;五是历史债务累积及达标活动新增债务。2020年,多数县区开展清收债权、化解债务,增收减负。如费县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该县895个经济独立核算村,共清理合同55331份,规范合同51020份,经村“四议两公开”程序,托清各类资源资产合同金额8722.1万元,完成债务清收9182.6万元。 (五)启动实施农村财务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在全市启动实施财政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农村财务管理改革试点,市财政列支1300万元资金,首批选择26个试点乡镇,每个试点乡镇补助50万元开展试点工作,促进镇村财务管理规范化、财务公开制度化、村财镇管电算化、审批管理便民化。同时,加强农村审计工作,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安排部署农村集体经济审计人员培训和换证工作,培训结束后,及时将培训工作组织方式、培训日期、人员期次规模、老师授课内容、课程学时分配、考试考核情况等上报省农业农村厅,并颁发审计证书,全市累计培训并颁发审计证811人。今年初,市农业农村局、市审计局联合开展村和城市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目前,全市3712个行政村、有3703个行政村完成审计任务,占99.8%(兰陵县9个行政村账务被县纪委封存);385个城市社区全面完成审计任务。 (六)加快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人才、资金、信息向农村转移。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以“培育发展、引导规范”为重点,加大指导服务力度,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依法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6253家,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74.41亿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总值25.53亿元,拥有注册商标的877家,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356家,全市农民合作经营收入63.14亿元,上缴税金5226.85万元,实现盈余12.46亿元。全市依法登记注册家庭农场14213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493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1家。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高质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才、资金和信息向农村流动。古村落、民宿、农家乐等已变成市民“旅游目的地”、“旅游打卡地”。如沂水县院东头镇桃棵子村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文化旅游的优势,创办旅游合作社,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建设了“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红色书屋、战时邮局等系列旅游配套设施,以旅游为切入点,带动了村集体、旅游业、当地村民利益的共同提高。 再次感谢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11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