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我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
2022-07-26 有声朗读: ![]() ![]() |
||||||||||||||||||||||||
|
||||||||||||||||||||||||
|
||||||||||||||||||||||||
尊敬的农工党临沂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我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决策部署,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从源头上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同时,坚持以品牌农业为引领,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致力于大力弘扬“红色沂蒙、大德务农”主旋律,不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 一、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按照省、部级有关工作要求,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数量,扩展检测覆盖面,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先后下发《2021年临沂市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总体计划》《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关于下达2021年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方案的通知》等,不断增加检测批次,扩展检测覆盖面。2021年,全市共开展农产品定量例行检测样品19000余批次,全市定量检测批次已达到1.5批次/千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态势稳中向好。 二、扎实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按照国家、省级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有关工作部署,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 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临沂市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召开三年行动工作组会议,扎实推进工作开展。制定《2021年市级重点蔬菜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方案》,对我市韭菜、芹菜、生姜、豇豆等重点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抽查,覆盖12县区共120个样品。同时,指导县区完成县域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的制定发布,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管控。根据省厅工作要求,我局下发《关于做好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以县为单位实施“一张图”工程,厘清辖区内农药、肥料、种子、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县区已完成“一张图”的制定发布工作。 三、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一)积极推进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的有效结合,目前已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65个。 (二)积极推动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以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为重点,以临沂特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分级与质量安全管控技术为主要内容,针对我市优势农作物梳理现行农业标准,不断推动我市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一是以临沂农学会为依托,集中制定涵盖粮油、蔬菜、水果、果树、食用菌5类主要农产品团体标准30项,汇编发布《对接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临沂标准》;二是持续推进市级地方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2021年制定发布市级地方农业标准24项,立项市级地方农业标准18项。三是配合完善、推广“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转发省厅《关于大力推广应用“一乡一业标准体系库”的通知》,各县区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田间课堂等多种途径让农业生产技术规程走进田间地头。 (三)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鼓励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273家,产品503个。其中,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64家、产品352个,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71家、产品1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8个。 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探索产地准出和质量追溯新模式 2019年底以来,按照部、省级统一部署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稳步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工作。成立临沂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实行《临沂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对全市种养殖生产主体开展摸底排查工作,探索电子合格证推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先后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的通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一方面,在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做到监管工作不放松,监测抽检和巡查检查两手抓,做好主体名录的动态管理,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开具情况进行月调度,引导更多主体主动开具合格证。另一方面,加大合格证宣传力度,推广电子合格证,普及合格证知识,确保规模化生产主体全覆盖,提高生产者社会公德和法律责任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防范能力,推动形成生产者主动开具、消费者主动查看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有166家农产品生产企业、91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86家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纳入合格证实施范围。今年以来,共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近85万余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9万余吨。 五、持续深化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近年来,我市连续多年实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2021年3月,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举行全市2021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暨放心农资下乡行动启动仪式,对全市农资打假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先后下发《关于迅速开展2021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加大农资打假力度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突出关键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巡查检查,切实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问题查处力度。根据2021年统计结果,去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主体9000余个次,依法查处问题400余起。今年以来,我市继续深化农资打假治理,联合八部门制定印发《2022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清源”行动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市场监管局转发《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关于转发农明字〔2022〕40号文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的通知》,全面开展肥料供需及质量管理情况调查。 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推广与指导培训 一是实施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市委农办组织全市“鸿雁人才”评选工作,优选出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社会化服务、农村电商等领域的“鸿雁人才”100名,打造一批高素质、技能出众、示范突出的“土专家”“田秀才”队伍,为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加快实现沂蒙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二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具有沂蒙精神传承的高素质农民人才队伍为目标,不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共培育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2.6万人,培养了各类乡村振兴人才29.3万人,培育人数居全省第一位,在2021年全省考核中位居第一名。2021年以来,开展冬春大培训活动,累计组织线上培训210.9万人次,开展线下产业集中培训12万人次;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稳产保供春季网络大培训”11次直播课,通过“爱临沂”客户端推送,点击观看1116.5万次,为当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七、注重政策引导,推动实现整体品牌发展 一方面,推出“产自临沂”产品价值背书。2016年,为进一步推动临沂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临沂农产品公用背书品牌价值,市政府提出“产自临沂”这一农产品价值背书,为推进临沂从农业品牌大市到农业品牌强市转变提供行动纲领和指南。“产自临沂”先后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十强、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年度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届“山东名片”品牌影响力TOP榜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另一方面,制定农业特色品牌培育方案。指导各县区在认真分析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深度结合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蒙阴蜜桃、苍山蔬菜、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等18个农业特色产业暨农产品品牌培育方案(2021—2025年)。新规范提升2021—2022年度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120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直接奖补和贷款贴息两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供应基地发展,推动实现“品类、品种、品牌、品相、品质”的改良提升。 八、强化宣传推介,推动实现品牌化升级 完善品牌推介目录,对全市513个“产自临沂”用标产品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制作《“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推荐手册》。深入开展“产自临沂”“三年百城”系列推介活动,连续举办了多届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农业节会。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成功举办“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走进长三角(上海、杭州、苏州、宁波)、走进粤港澳(澳门、深圳)系列推介活动。通过央视平台、今日头条和上海高铁站电子屏播放临沂宣传片、轮播“产自临沂”宣传画面,不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等影响力和美誉度。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围绕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助力我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认真制定年度计划,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统筹好各级抽检任务,持续扩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覆盖面,增加重点监管对象检测频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二)不断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积极与市场监管部门衔接,以长三角中心城市需求为目标,以质量标准、生产标准为重点,积极征集市级农业地方标准,组织实施市级农业地方标准进行实施效果评估,不断完善临沂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促进全市农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全面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工作,推动完善产地准出制度。打好工作“组合拳”,继续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实落地。在压实主体责任同时,做到监管工作不放松,监测抽检和巡查检查两手抓,做好主体名录的动态管理,引导更多主体主动开具合格证。不断提升“软环境”。一方面积极争取市场监管部门的配合,探索建立合格证开具使用与索取查看联动机制,做好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普及合格证知识,促使消费者知晓并主动查看合格证,推动形成生产者主动开具、消费者主动查看的良好氛围。 (四)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方面,探索建设农广校与农业职业院校联合培养的模式,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学历层次,依托140个农民田间学校和85个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解决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典型案例,营造强大声势,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监管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农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提高群众法治意识,营造全民重视、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 (五)加快打造提升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一方面,督导县区和主体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对2021-2022年度120家供应基地打造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供应基地奖补依据。另一方面,按照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要求,积极组织符合要求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参与申报。同时以苍山蔬菜、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为重点,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围绕优势产业,按照一产业一品牌、一产业一名牌的要求,创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生产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规模化品牌农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 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今后继续关心支持“三农”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30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