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产销体系建设 打造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
2022-08-19 有声朗读: ![]() ![]() |
||||||||||||||||||||||||
|
||||||||||||||||||||||||
|
||||||||||||||||||||||||
尊敬的谭成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产销体系建设,打造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供应基地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农产品品牌,贯彻落实品牌强市战略 (一)纳入工作重点,贯彻落实品牌强市战略。市委、市政府早在2008年就确定了走农产品品牌化的路子,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致力于大力弘扬“红色沂蒙、大德务农”主旋律,不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2020年5月,市委作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部署,提出充分利用我市山东“南大门”地理优势,把融入长三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我市品牌农业发展打开了空前的视野和空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政府背书、产业带动、全民行动的思路,积极打造了“产自临沂”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联动模式,以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沂蒙大地上弹奏出强农惠农的交响曲,打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 目前,全市共有“三品一标”有效用标企业270家,产品480个。其中绿色食品有效用标企业161家、产品329个,无公害农产品获证企业71家、产品113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38个。培育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45个。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企业产品品牌51个;第一批“好品山东”27个区域公用品牌,我市苍山大蒜、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3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入选。 (二)以长三角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涉农主体推动品牌化经营。市委、市政府深化乡村振兴“三步走”路径,以产品品牌化为主要抓手,紧扣长三角农产品需求,针对性规范提升了一批优质农产品基地,创新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品牌化经营。截至目前,通过210家供应基地的规范提升,种植型基地核心面积达到6.9万亩,养殖型基地增加出栏约22万头,加工型基地增加产能7亿元,对长三角地区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同时,依托全市1067家市级以上示范农民合作社、493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2022家党组织领创办专业合作社和9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施“链长制”推进工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链条,谋划一批全产业链项目,构建“市场牵企业、企业链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农业产业联合体的利益连接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全链条经营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化水平。 (三)注重政策引导,推动实现整体品牌发展。一方面,推出“产自临沂”产品价值背书。2016年,为进一步推动临沂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临沂农产品公用背书品牌价值,市政府提出“产自临沂”这一农产品价值背书,为推进临沂从农业品牌大市到农业品牌强市转变提供行动纲领和指南。“产自临沂”先后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十强、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年度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届“山东名片”品牌影响力TOP榜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另一方面,制定农业特色品牌培育方案。指导各县区在认真分析资源禀赋的基础上,深度结合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蒙阴蜜桃、苍山蔬菜、莒南花生、平邑金银花等18个农业特色产业暨农产品品牌培育方案(2021-2025年)。 (四)强化宣传推介,推动实现品牌化升级。完善品牌推介目录,对全市513个“产自临沂”用标产品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制作《“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推荐手册》。深入开展“产自临沂”“三年百城”系列推介活动,连续举办了多届兰陵菜博会、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山东(临沂)食品产业博览会等农业节会。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成功举办“产自临沂”优质农产品走进长三角(上海、杭州、苏州、宁波)、走进粤港澳(澳门、深圳)系列推介活动。通过央视平台、今日头条和上海高铁站电子屏播放临沂宣传片、轮播“产自临沂”宣传画面,不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等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强力推动产业增长。围绕畜牧屠宰加工、蔬菜、粮油加工、蜜桃、食品、饲料和预制菜“6+1”产业集群,强化政策供给,加大培育力度。莒南县、沂南县、临沭县获批实施国家级花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3年中央扶持资金达到9000万元。抓龙头引领。坚持项目为王,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签约落地一批、洽谈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快农业龙头项目引建。建立农业龙头项目库,梳理总投资518亿元的96个市县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84个、完成投资57.2亿元、达到年度投资计划的31.9%。强化农业招商引资,累计“请进来”30余次,招引农业产业类项目9个、签约金额26亿元,已开工建设6个,近期正在筹备召开“产自临沂 商赢四方”临沂市农产品加工推介会暨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大会,计划集中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116亿元。抓园区平台。研究制定《市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创建标准》,指导每个县区至少打造一处农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抓好金锣科技园、兰陵农企园、沂水食品产业园、沂南县食品加工产业园和宠物食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2049家,较去年增加144家,实现营业收入1091.3亿元、增速为12%。莒南县获评省级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获得省级资金500万元。抓品牌建设。 三、建立新型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发展新格局。今年市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明确了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广金丰公社、中化MAP、供销合作社土地托管和村社共建等为农服务模式,支持临沭县争创省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县,加强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耕种防收”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022年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清单》中,第三类“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重点工作,将推广金丰公社等为农服务模式列入目标任务。 四、创新人才聚集模式,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大力实施“四雁”工程。在全市推广以培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吸引外出能人返乡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为核心的“雁阵”工程,每年培养乡村振兴各类人才2万名,有关经验做法被《山东农业农村工作》刊发推广。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浙大山东(临沂)农研院、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成立,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共建费县县域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型齐鲁样板、临沂市农科院和10处产业技术学院。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有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76家,累计选派科技人员2292名。在省内率先实行“双定向”和“直评直聘”政策,共有17571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受益。组织全市助力乡村振兴返乡创业大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已评审728人。我市“443”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入选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优秀典型案例。开展全市鸿雁人才评选。为表彰全市涌现出的优秀“鸿雁人才”,激励全市上下以优秀人才为榜样,创新思路,谋求发展,为加快实现沂蒙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下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度全市“鸿雁人才”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开展第一届“鸿雁人才”评选工作。按照自愿申报、县区初审、市级审查的程序,评选出100位“鸿雁人才”。 尊敬的谭成亮委员,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今后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15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