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做强农业科技创新引擎 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
2022-08-30 有声朗读: ![]() ![]() |
||||||||||||||||||||||||
|
||||||||||||||||||||||||
|
||||||||||||||||||||||||
尊敬的吴本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强农业科技创新引擎,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应用,重点开展了科技研发、技术推广、本土人才培育等工作,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一、依托重点标杆项目,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标杆项目,形成了“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普通农户”为主的技术服务模式,年均打造50个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培育3000余名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训100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发布单项主推技术100余项,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有效推动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 二、构建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促进先进成果转化应用 以临沂市农科院和浙大山东农研院等科研单位为依托,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集聚多方优势科技资源,建设多个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市农科院牵头实施的“鲁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纳入省政府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项目,浙大山东农研院联合重点企业成立了“浙大山东农研院中农天泰设计育种研究院”等8个科技创新平台,围绕我市乡村振兴“三步走”,设立“浙大山东农研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系列项目”等项目,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助力临沂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市农业农村科研推广单位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等多个单位广泛合作,广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研发引进推广,集成了国家级成果4项、省级成果33项、市级成果149项,推广了一批农业绿色发展新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4.6%。 三、畅通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农业全产业链 我市注重把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鼓励农民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提供电商、采摘、餐饮、娱乐服务等,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2018年,市政府办公室精准把握全市农业产业实际,印发实施了《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实施意见》(临政办发〔2018〕9号),从政府层面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种养加”“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林牧渔与加工、流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有力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1年,市级先后印发了《临沂市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临政字〔2021〕149号)、《临沂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标准》和《临沂市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指导意见》(临农委办发〔2021〕7号)等文件,以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为抓手,加快培育发展农业全产业链。尤其是,市里每年拿出1亿元,连续3年对100左右个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进行奖补,每个主体平均100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打造标准化“原料车间”,推动了经营组织化、基地规模化、产销标准化、管理智慧化、产品品牌化。经过全市上下积极工作,政策集成、资源集聚、企业集中成效不断凸显,到目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905家,实现营业收入2375.3亿元,培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18个,打造年产值过20亿元产业集群10个,做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8个,打通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了农业全产业链。 下一步,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将以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挥科技协同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引擎作用,建立浙大山东农研院和临沂市农科院两院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双方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强化区域性、行业性科技协同创新及服务产业能力,助推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二是聚焦地方产业需求,围绕畜牧屠宰加工、蔬菜、粮油加工、蜜桃、食品、饲料6大优势集群,加快科技研发和技术突破,拓展农业科技研究应用领域,以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为依托,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加强政策保障激励,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提升增值溢价能力,继续推进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工作,推动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促进我市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完整完备的农业全产业链。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4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