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 ||||||||||||||||||||||||
2022-08-30 有声朗读: ![]() ![]() |
||||||||||||||||||||||||
|
||||||||||||||||||||||||
|
||||||||||||||||||||||||
民建临沂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聚焦重点区域,强化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持续深化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能力,擦亮农业发展底色,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临沂力量。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一环。为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2022年3月4日,市委农办印发了《临沂市2022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临农委办发〔2022〕5)号,并对各县区2022年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目标、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进行了调度。4月,对各县区提报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进行汇总整理并审核,对提报内容审核未通过的县区及时督促调整;5月16日,调度各县区5月份农业废弃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汇总各县区5月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台账。6月10日,对各县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5月份落实情况进行通报。6月20日,调度各县区6月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工作开展情况。7月6日,对各县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6月份落实情况进行通报。各县区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美丽乡村片区等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现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工作落实情况汇总如下: 一、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方面 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不断减少全市化肥使用总量,提高产出效益。先后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市财政资金5424余万元,实施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水肥一体化工程示范项目。2021年共开展土壤采集1455个,化验分析15402项次,开展各类田间试验67处,研究制定并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116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4%,配方肥施用面积512万亩,全市实现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2.98万亩。指导沂水县、沂南县成功申报2021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共遴选实施主体31家,完成粪肥还田利用面积约10.1万亩,粪肥施用还田量5.3万吨以上,建立4个粪肥还田利用核心示范区,开展有机肥施用试验示范11处。2022年以来,全市开展各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班33场次,开展肥料各类田间试验21处,研究制定并发布主要农作物施肥配方28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2022年第一季度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4.2万亩。 二、在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方面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集中连片推广新型农药、现代植保装备为突破口,推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工作深入开展。2021年全市共发布病虫情报130期,开展电视预报45期,在各类媒体发布病虫防治信息200期,病虫预报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全市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52.7万亩,辐射带动180.6万亩。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面积达到757.6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42.2%。全市建立示范区总数(包括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科学用药等)193个,示范区核心示范面积52.7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180.6万亩,参与共建的专业化服务组织数量达到107个,参与共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243个。2021年入冬以来,开展麦田化学除草及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班10次,指导开展麦田化学除草面积150余万亩次。3月8日在莒南县组织召开了临沂市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会商会,对上半年主要病虫发生进行综合会商并做出趋势预报,指导上半年病虫防控工作。进入四月份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条锈病监测防控,全市开展统防统治面积470万亩次,有效控制病情发生态势。6月1日召开了全市条锈病监测防控技术总结培训会,对条锈病监测防控进行总结并对下半年重点病虫害防控进行了安排部署。 三、在推进农膜污染防治方面 印发了《关于做好春季生产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及回收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秋季农用薄膜回收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全市沟渠河湖生态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废旧农膜专项清理;全市设置117个地膜残留监测点,完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网络,完成了年度农膜应用与回收利用情况调查评估工作,示范全生物降解地膜约500亩。2022年2月2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铁路沿线农膜安全使用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开展了全市铁路沿线农膜安全使用集中整治活动,全市加固设施农业大棚1540个,处理废旧地膜、反光膜等废旧农膜185.762吨。3月份,开展了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情况摸底调查;对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印发了《临沂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实施方案》,争取中央资金3150万元,在全市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45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30万亩;4月2日,转发了《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春季生产农用薄膜科学使用和回收专项行动的通知》。5月9日,召开了全市地膜科学应用暨覆膜花生秧膜回收利用技术集成与推广项目观摩培训会,在花生上对比试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16种,并示范推广400亩。 四、在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面 完成2021年度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绩效评价工作,沂水、郯城为优秀,沂南为良好。印发《临沂市2022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组织兰陵县、费县成功申报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兰陵县2022年度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按方案序时推进,费县作为第二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县正制作实施方案。大力推广了秸秆青贮、氨化过腹还田技术,实现秸秆-饲料-牲畜-肥料-粮食生产良性循环;积极推广秸秆沤制有机肥料还田、果园覆草和秸秆反应堆技术,推广秸秆养殖食用菌、利用秸秆草编、压板等,打造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五化并举”、协调推进的综合利用格局。在全市广泛推广郯城县首创的“1+1+1”模式,即“一台联合收割机+打捆机+一台旋耕机”秸秆直接还田模式。2021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15%。 五、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 根据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连直报”平台显示,我市纳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考核的规模养殖场2438家,已配建粪污处理设施2438家,配建率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7.52%。大型养殖场1447家,已全部配建完成。全市养殖专业户已配建11836家,配建率达到93.2%。将全市规模养殖场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全市177家C级规模养殖场,除1家未投产外,其余176家全部完成提升改造。目前整改重心从规模养殖场向养殖专业户转变,全市养殖专业户已配建11836家,配建率达到93.2%。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成立7个市畜禽养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指导组,摸排养殖场1315家,专业户4382家,对发现存在问题的85家下达现场检查和整改意见书,目前已完成整改。对沂水、平邑、莒南、临沭、沂南5县项目进展实施周调度,其中平邑县已经全面完成,已于2022年2月18日完成了验收,存在问题已整改完成,6月23日整改内容经过市级复核。结合项目建设,在沂水县开展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试点,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畜全市牧业高质量发展。 六、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 印发《临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组织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节战役”“春季战役”,组织开展第一、二季度检查,共检查村庄516个。组织县区核查整改上级反馈的问题线索。组织开展2022年第一批市级示范村创建,完成150个创建村的现场检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借鉴贵委提出的有关建议,找准突破口,瞄准发力点,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强化组织领导,深刻认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大意义,全面深入谋划,精心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蹄疾步稳、有力有序推进;强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农技推广体系、现代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等技术力量支撑保障作用,健全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强化调查监测,认真组织开展农膜应用与回收情况调查评估,进一步摸清农膜使用回收底数,逐步完善健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台账;强化宣传引导,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科学普及防治知识和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环护意识和能力,推动形成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4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