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2022-09-01    
有声朗读: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2-0000105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09-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关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2-0000105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2-09-01


王学斌委员:

您提出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强我市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临沂市历史悠久,远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沂源猿人”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远古文明。经过漫长的发展岁月,这一区域性文化逐步形成了以临沂市为轴心,遍及山东半岛并辐射太平洋沿岸广大地区的东夷文化。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沂蒙人民创造的颇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器以及在此区域内建立的众多方国,鲁文化、齐文化与沂蒙土著文化的冲撞与互渐,又向世人展示了在东夷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沂蒙文化的风采与魅力。临沂市灿烂的历史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开发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15年9月,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临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行政村3712个,是全省重要的粮食油料和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南菜园”、“洋菜园”等称号,是“中国桃业第一市”,“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被誉为“中国食品之都”。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配合市文化和旅游局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对您提出的建议,我局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

一、关于在政策和策略层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今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擦亮“沂蒙四季·活力临沂”文化品牌,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冬春文化惠民季、广场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2022年度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将乡村文明行动及文明村镇创建、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等纳入考核范畴。今年5月,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组织开展了村级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县乡长说唱移风易俗节目的评选推荐活动,向省农业农村厅推荐了莒南县高榆社区、莒南县环河崖村、郯城县刘湖村、沂南县松山村等4个村级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和《莒南县坊前镇音乐快板:文明乡风记心间》《沂南县张庄镇弦子戏》等2个县长说唱移风易俗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民群众中传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今年8月9日,莒南县环河崖村、郯城县刘湖村被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为全省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今年8月份,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组织开展省级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目前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正组织摸底调研,真正将代表当地农耕文化特色的项目发掘出来,推选上去。

二、关于加强宣传教育,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保护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在推进农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中,积极挖掘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田园综合体建设水平和文化品位。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农展馆(沂蒙山农耕博物馆)留存了临沂地区众多农耕文化遗产。留存了鲁南地方农业民俗的柳琴戏,又名拉魂腔。同时保存了具有民俗风情的市级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门笺、葫芦雕、布艺、小郭泥人、郯城木旋玩具、沂蒙大鼓、猴呱嗒鞭舞等,都是我们沂蒙山区的传统文化遗产。临沭县在各乡镇街道及一些重点村居部署建设了一批镇街历史文化工程、村级历史文化展馆等,如徐埠前京剧馆、高埠前后村农耕文化馆、中国柳编文化馆、利城粉条文化馆、莫氏绒绣博物馆、吴家月庄桑文化馆等,大量记录保存了流传于临沂地区的农业生产生活文化遗产。在农耕文化主题类保护的采集方面,建设了沭河农耕文化馆、小垛庄民俗馆等,都具体保存了60、70年代日常使用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家具和农耕工具,以及泥塑、铜塑等黏土制作类、交通运输类、编织文化类、民风民俗文化类等。这些工作的开展都较好地推动了我市农业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再次感谢您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4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