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179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的答复 | ||||||||||||||||||||||||
2023-05-31 有声朗读: ![]() ![]() |
||||||||||||||||||||||||
|
||||||||||||||||||||||||
|
||||||||||||||||||||||||
尊敬的刘林、韩国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早在2008年就确定了走农产品品牌化的路子,实施品牌强市战略,致力于大力弘扬“红色沂蒙、大德务农”主旋律,不断扩大“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和美誉度。2020年5月,市委作出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部署,提出充分利用我市山东“南大门”地理优势,把融入长三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我市品牌农业发展打开了空前的视野和空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政府背书、产业带动、全民行动的思路,积极打造了“产自临沂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联动模式,以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沂蒙大地上弹奏出强农惠农的交响曲,打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组合拳,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 一、注重需求导向,规范提升长三角供应基地 坚持“对准需求、优化供给”的思路,把建设好长三角区域供应基地作为“三步走”工作的基础来抓,推进农产品“五品”改良工程和“五标”提升行动,以产品升级满足消费升级。先后制定出台了供应基地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和评分细则,出台了《临沂市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意见》,为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遵循。市财政连续2年列支2亿元,打造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05家,其中种植基地88家、养殖基地55家、加工基地62家。今年,市财政继续列支1亿元,规范提升基地100家。同时,我们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优化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优质高效、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兰陵县21家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坚持精准供给,与上海蔬菜集团、鼎俊集团等企业实现了长期稳定合作。 二、注重政策引导,推动实现整体品牌发展 一是打造品牌联动模式。立足我市资源优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政府背书、产业带动、全民行动的思路,积极打造了“产自临沂”市级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品牌联动模式,以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发展之路。“产自临沂”先后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区十强、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年度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届“山东名片”品牌影响力TOP榜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今年将继续开展“产自临沂”品牌授权,推广“产自临沂+县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母子品牌模式。扎实推进“五品五标”建设,形成全方位立体宣传矩阵,提升“产自临沂”美誉度和影响力,目前,全市共有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60家、产品3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1个,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培育“好品山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3个,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企业产品品牌51个,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制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市级层面,打造了“产自临沂”这一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县级层面,指导各县区依托县域主导农业产业,制定主导产业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形成市县一体的管理机制。目前有6个县区结合县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了沂南黄瓜、费县西红柿、蒙阴蜜桃、平邑金银花、临沭地瓜等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 三、加强规范制定,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一是积极构建标准体系。积极开展现行有效标准梳理,针对我市33种优势农作物整理出1249项现行标准,其中国标203项,行业标准586项,地方标准460项。按内容分类,有质量分级分类标准280项,质量检验方法114项,生产技术规程715项,绿色食品标准116项,有机食品标准11项,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标准7项,农业园区建设标准6项。另外梳理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生产技术规范997项。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的要求,发布市级农业地方标准175项。2021年,以优势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为重点,以临沂特色优质农产品质量分级与质量安全管控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优质、安全”,以临沂市农学会为依托,制定发布优势农作物团体标准30项,逐步构建起了涵盖农业全产业链生产过程的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主体库,征集推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配合完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有关工作。全市12个县区以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为契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平台,县级平台覆盖镇街监管站、农业投入品经营店、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社等,实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张图工程”,不断推进农产品追溯系统建设。 四、扩大品牌红利,强化乡村产业链条支撑 一是强规模。主攻畜牧屠宰、粮油加工、蔬菜、预制菜等“6+1”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行一个集群配备一个专班、对接一个高校、联系一个协会、培育一批龙头、承载一个园区“五个一”培育机制,2022年完成总产值1516亿元。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居全省首位。二是强增值。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引导县区至少培育1个农业“专精特新大”产业,全面提高“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向农产品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要效益。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0家、总量达到2085家、居全省首位,完成营收2840亿元、增长14.8%。三是强招商。围绕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了“一图谱、两清单”,即产业链图谱和各产业链重点环节现有企业清单、需要招引培育项目清单,加大精准招引力度,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共招引农业项目200个、合同利用市外资金560亿元。 五、强化宣传推介,推动实现品牌化升级 积极拓展延伸国内外营销网络,通过举办全国性、行业性展会、研讨会,提升食品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3月24日~26日举办首届中国临沂地产食品博览会,全市166家食品企业参加展会,吸引3000余名采购商到会,20家企业现场签订57.9亿元采购协议。期间举办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研讨会,邀请5名预制菜领域知名专家进行研讨。4月15日—19日举办兰陵菜博会暨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会,600余家企业参展,签约项目24个、合同金额117.5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沂蒙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推动我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尊敬的韩国华委员,感谢您对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今后请您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5月5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