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96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2023-09-15    
有声朗读: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3-0000014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3-09-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对市政协十六届二次会议第96号提案《关于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答复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3-0000014
发布机构: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
发布日期: 2023-09-15

宋玉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针对提案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临沂茶产业发展现状

1、全市茶园面积、产量稳步发展。根据统计部门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市茶园面积3.2万亩,全市干毛茶产量2285吨。产茶县区涉及莒南县、沂水县、临沭县、兰山区、平邑县、沂南县、费县、兰陵县、蒙阴县、郯城县10个县区,其中,莒南县茶园面积占到全市茶园面积一半以上,形成大产区集中,小产区逐步发展的态势。

2、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拥有茶叶专业批发市场3个,茶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200多家,其中SC认证的有9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有“沂蒙绿茶”“莒南绿茶”“沂水绿茶”茶叶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

3、茶产品越加多样化。临沂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沂蒙绿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全市茶类以绿茶为主,红茶为辅,白茶兴起,黄茶、乌龙茶也有少量生产,茶类不断丰富,其中,名优茶产量占到60%,产值占到70%以上。各个茶类中的不同滋味、香型的茶叶产品也在不断开发,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

4、茶树品种不断丰富。目前,在茶树品种上,主要是绿茶适制品种,红茶、乌龙茶等其他茶类茶树品种也在逐渐发展,尤其红茶、乌龙茶适制品种增加明显。据统计,面积在10亩以上的茶树品种,有福鼎大白、黄山群体种、鸠坑种等有性系茶树品种近10个,有福鼎大白、中茶108、平阳特早、舒茶早、龙井43、迎霜、黄金芽、龙井长叶、鄂茶1号、浙农117、安吉白茶、金观音、金萱、金牡丹等无性系茶树品种30多个。目前以莒南县为中心重点发展工厂化茶苗繁育技术,建成工厂化茶苗繁育基地16000多平方米,母本园400多亩,年繁育能力达到1000多万株,缓解了茶苗供应问题,也促进无性系茶园不断发展。

5、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我市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共同发展思路,发展母子品牌,开展多形式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品牌凝聚力和影响力。2023年,组织“沂蒙绿茶”参加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17.93亿元,我市“袁春山”“沂蒙春”“沂蒙雪尖”“春曦”“碧芽春”5个企业品牌进入前100强。临沂市农业农村局还多次组织代表性茶企参加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蒙山龙雾”“沂蒙雪尖”两个产品品牌获得茶博会推荐产品;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临沂)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及全国性茶业评比;举办了“全市沂蒙绿茶炒制大赛”“中国·茶溪川北方白茶发展大会”(采茶及白茶、绿茶炒制比赛)等活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建党百年之际,临沂市农业农村局被临沂市委授予“南茶北引”先行者(集体)荣誉。莒南县、莒南绿茶、刘景军成功入选全国“百县·百茶·百人”。

二、下一步工作与措施

1、重视人才培养,强化产业队伍建设。一是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化实施“四雁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临发〔2022〕17号),以此为契机,在“四雁人才”培育政策大环境下,培育茶产业“归雁”“鸿雁”,打造优质企业梯队,形成雁阵发展态势,注入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结合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市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等项目开展茶叶生产、茶销售、茶文化等相关培训,开展“沂蒙绿茶”全市炒茶技能大赛、全市茶叶评比等活动,继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全国、全省茶叶技能大赛,提高技术人员、茶农整体素质和水平,激发产业活力,增强茶农自信心。三是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创造一定优惠条件吸引茶学专业大学生及年轻人能够回乡就业、创业,提升茶产业从业人员年轻化比例,促进茶叶专业队伍建设。

2、搭建发展平台,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一是积极培育茶产业人才,将茶产业链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四雁”人才库,可享受四雁振兴类贷款政策及贴息政策。二是联合相关部门搭建茶农、茶企与金融机构沟通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茶企、茶农的金融服务力度,制定“明白纸”,让茶农更好地了解农业信贷惠农产品及信贷服务渠道,以便满足融资需求。积极争取山东省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项目等各类涉茶项目,建立优质高效示范园区,充分发挥示范园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茶园水电路渠、生态林网、越冬防护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集成关键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茶叶高水平供应基地。争取临沂市标准化创新激励项目,不断完善、强化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沂蒙绿茶》《沂蒙绿茶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沂蒙绿茶质量分级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程》等市级地方标准的落实、推广力度,规范市场、规范产品,保护茶叶品牌。

3、强化科技支撑,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山东省茶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临沂市茶叶创新团队建设为依托,搭建平台,进一步加强专家与企业、基地的深层次对接、交流、服务,促进我市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二是鼓励企业进行科技研究、引进专业人才,丰富专业队伍,开展多形式的校企研合作,尤其在茶树良种苗木(早中晚品种搭配,协调采茶忙季)繁育(引进)基地建设、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茶叶机械研究和引进、茶叶精深加工、功能成分提取等方面不断加强,打好科技战。三是搞好现有茶园改造提升,淘汰生产能力低的零星茶园,提高茶园基础建设水平;通过茶园机械合作或引进、新建茶园增加茶行间距等措施,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节省人力,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四是以临沂市对接长三角建设农产品供应基地为契机,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打破茶类局限,研究开发新茶类、新品系、新工艺等,在沂蒙绿茶发展基础上,推动沂蒙红茶、沂蒙白茶、沂蒙乌龙茶发展,以高质量、优质安全的茶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继续做好茶叶品牌宣传与推介,发挥好“沂蒙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引领带动作用。“沂蒙绿茶”2013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是临沂市重点发展的区域公用品牌之一,我市将紧扣当地茶叶特色,继续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双轮驱动、共同发展思路,推动茶叶品牌发展。一是发挥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作用,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朋友销售、圈子销售等方式,搭建平台,继续组织茶企等参加中国(国际)茶博会、中国(临沂))茶文化博览会及食博会、各级茶叶评比、全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等,放大“沂蒙绿茶”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物流之都的优势,强化兄弟地市合作交流、协同发展,拓宽本地茶叶销售渠道,带动全市茶产业发展。二是探讨成立茶企业联盟,统一对外宣传,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扩张,争取逐步实现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沂蒙绿茶”包装和logo,形成品牌合力“走出去”。三是根据市场需要探索茶叶定制新模式,根据客户特定需求,从茶树品种选择、茶园管理、鲜叶选料、加工茶类、包装设计等量身打造专属茶叶产品(礼品),建立试点示范、推广。四是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销售,鼓励扶持企业和合作社在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开设专卖店,以不断开拓市场,提升“沂蒙绿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5、推动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增加附加值。一是积极争取茶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发挥好临沭“春山茶博园”、沂水“蒙山龙雾茶博园”、莒南县茶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南茶北引’故事会展馆”、莒南“玉芽茶文化苑”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挖掘我市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追溯茶叶发展史、记录“南茶北引”历程、述现代茶叶发展大事、拓展茶叶知识,不断将沂蒙红色文化、书法、绘画等与茶文化相融合,书写“琅琊古韵,沂蒙茶香”史。二是推进三茶统一、三产融合发展,把茶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发融茶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等为一体,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研究开发茶叶旅游产品、茶叶食品、茶叶饮料、茶化妆品等,逐步实现“喝茶、饮茶、吃茶、用茶、玩茶、事茶”六茶共舞,做长做强产业链。三是在重点旅游景区适时举办茶叶会展、现场炒茶、评茶及“听沂蒙山小调,品沂蒙绿茶”等活动,增强旅游业对茶叶产业的带动作用,助推带动茶产业经济发展。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22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