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大众日报》专题报道
费县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试点
工作进展
以下为刊发全文:
“有了这一百万,真是很‘解渴’。”7月10日,在临沂市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费县试点启动仪式现场,费县百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百胜捧着授信标牌满脸笑意。
这一年多来,孙百胜面临的资金压力着实不小。去年,孙百胜带领241户社员创办了合作社,为了凑齐建设智能温室蔬菜大棚的602万元,他以个人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了200万元的信用贷。大棚建成启用后,优质西葫芦陆续产出,合作社经营效果不错,但农业产业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还是让忧心利息的孙百胜有些着急。
为了缓解忧虑,有人给孙百胜出主意,可以拿着合作社建起的22个大棚去申请抵押贷款,总比无抵押的个人信用贷利息低一些。但孙百胜去金融机构咨询后才得知,类似蔬菜大棚这样的农村资产,因为难以界定产权,不能作为贷款抵押物。这个消息,让孙百胜长叹一口气。
类似的情况,不少村民都遇到过。“农村产权价值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是阻碍乡村振兴活力畅通的栓塞,必须打通堵点难点,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动力。”费县县委书记徐立峰介绍,为了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去年费县开展了农村产权价值转化试点,成立临沂市首家县级农村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围绕10类农村资源资产,探索农村产权授信、交易、变现等转化路径,已协调农商行、农行、省农担公司等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八大系列金融产品,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振兴融资渠道。
正是有了这一系列制度创新,孙百胜为合作社的22个智能温室蔬菜大棚填报设施农业大棚登记证,明确了大棚的产权,并成功通过抵押该产权获得了100万元“农证贷”授信额度。
记者从费县农业农村局获悉,该县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全面掌握了当地现有资产、资源、品牌的数量、位置、质量等级等信息,已实现所有村居全覆盖,累计登记产权信息24.6万条,涉及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5.85亿元、非经营性资产31.13亿元,集体资源性资产50.84万亩。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设施农业大棚所有权、作物收益权、农户土地经营权等10类资源资产,以租赁、入股、担保、抵押、授信等形式,进行收储、盘活、经营、开发。
目前,费县正重点探索农业设施所有权、农村土地经营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等三个方面的价值转化,已成功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大棚使用权等抵押14笔128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