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开始,全市开展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罗庄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开展建设,经过一年的工作,罗庄区成功打造了3个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一是增加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用于创建活动经费和重点培育创建单位改造提升的奖补资金,通过奖补激发单位创建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尤其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可在资金使用和政策制定上予以支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提升全区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龙头企业数量,多培育种养殖基地申报龙头企业。扶持重点以种养殖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
二是加强品牌体系的建设,实现“五品”(品类、品种、品质、品相、品牌)全面改良提升,确保生产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完善产品追溯制度,鼓励种植基地、加工企业进行三品一标的认证,产品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企业环保体系认证。结合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建立一定门槛,使基地和企业能够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的合作交流。提高各级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邀请区级领导赴长三角地区对接活动,做好宣传,引起各种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的重视,发动好种养殖基地、加工企业积极参加各种推介活动,主动寻求交流合作。
四是发展壮大中国地理标志品牌。目前罗庄区有三个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沙沟芋头、塘崖大米、沂蒙黑猪。这三个地理标志都存在同一个问题,即发展规模不大,产品基本上没有经过加工,销路有限。建议塘崖大米和沙沟芋头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拓展规模,吸纳更多种植大户加入,同时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研发,例如研发初加工甚至深加工产品,打破产品单一的壁垒。
五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的支持。以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在村镇支持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推动完善一批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营的田头市场,实现鲜活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能力明显提升,产后损失率显著下降;商品化处理能力普遍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幅增长;仓储保鲜冷链信息化与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产销对接更加顺畅;主体服务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能力大幅提升。
六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构建供应基地的保障体系。建设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之下的一项政治任务,应建立“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为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体系。具体工作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具体负责对企业的引导和指导,协调企业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计划,组织企业走出去,销出去;区有关部门各自职责做好配合。区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台要积极和市电视台对接,通过报纸、媒体、市电视台融入长三角栏目等多种形式宣传罗庄区农产品及对接长三角工作开展情况;区财政局要做好财政支持,对成为长三角供应基地的企业给予扶持和支持倾斜;地方金融局牵头银行部门,采取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园区基地破解创建资金困难的问题;区市场监管局要做好食品安全的抽查与检测工作,确保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各有关企业根据产品的特点,生产出可供应的产品,并努力提升科技含量,完善生产水平,以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开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