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山东沂水:科技引擎 直播架桥 沂蒙山乡蹚出振兴新路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有声朗读:

在沂水县,一场由党组织领航、数字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升级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蓬勃展开。该县崔家峪镇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重塑农业生产关系,借力云端直播打通山货“出山”通道,依托深加工实现农产品价值跃升,探索出“科技强农、电商活农、品牌富农”的三维振兴路径,让昔日的革命老区焕发出产业新活力。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试验田”到“致富田”‌

在沂水县崔家峪镇下常庄村办公室里,一张标注着北斗导航播种轨迹的地图格外醒目。“过去地块分散,大型农机转不开身,现在整合成120亩连片田,智能设备有了用武之地。”指着墙上的合作社架构图,党支部书记郝桂伟细数着变化。

2022年,郝桂伟带头成立“增收生态农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集体流转土地,将零散耕地整合成标准地块。合作社投资引进北斗导航播种机、水肥一体化系统,精准控制播种间距和施肥量,首季试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创下玉米亩产1800斤、大豆300斤的“双高产”。

“村里的老人们起初直摇头,说这么种肯定不行。结果总收入比单种玉米翻一番,现在大伙抢着入社。”2023年,合作社创新“三季轮作”模式,冬小麦收割后复播玉米大豆,次年春再种速生蔬菜,土地利用率提升40%。

村支书变主播:山货出山的“云端突围”

“家人们,来直播间看看我们村的爬豆、小米、红豆、芸豆皮、干辣椒……这些都是村里大爷大娘自己种的、晒的,纯天然无污染。”在崔家峪镇上常庄村的直播间里,村支书苗永会举着辣椒讲解,背景里堆满小米、爬豆等山货。这场持续2小时的直播,最终以268单的成绩收官,其中玉米碴子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老人们种的优质农产品,批发商压价到3元/斤,自己摆摊又吃不消。”苗永会翻着账本说,去年她尝试直播带货,首场仅卖出15单,如今却创下单日200多单的纪录。秘诀藏在她的选品里——高品质、纯天然、无农药。“老李家的干辣椒品质好,但是也要再过三关:照虫眼、称克重、筛碎渣,有虫眼的、小的、变质的、次品当场退回。”打包房里,整箱待发的包裹贴着“沂蒙山珍”标签。“每个包裹都是村民的希望。”她指着正在打包的刘大娘说,“儿子读大学的费用,就靠这些山货了。”

‌产业链扎根:从“深山野栗”到“金罐美食”的产业跃迁

除了电商,农产品如何走出大山?

地处沂蒙山腹地的崔家峪镇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山山岭岭上几乎都被栗子树所覆盖,全镇3.4万人拥有板栗3.2万亩,几乎人均一亩,板栗资源颇为丰富,原本“养在深山人不识”,如今,依靠地头上的“深加工”出了名,在全国各地的货架上都摆放着崔家峪镇的板栗粥。

在杰格郎食品的智能化车间里,本土板栗正经历华丽转身:经过近十道工序,这些山间果实变身罐装八宝粥,登上全国商超货架。这条建在田间地头的产业链,就近消耗了附近村民大量的农产品,带动1000余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我们的车间就是移动的冷库。”企业负责人武涛指着全自动分选线介绍,这种“前店后厂”模式不仅降低物流损耗,更通过溢价收购让栗农高德山这样的老农民尝到甜头:“每公斤多卖4毛,30亩地就是实打实的增收。”

上一条:山东平邑:60余万亩金银花进入集中采摘期 下一条:山东沂水道托镇:“雨润青山”村企共建促振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