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关于印发2025年临沂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7日
有声朗读:

各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为指导各地切实抓好花生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促进油料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我中心制定了《2025年临沂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临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5年4月15日          

 

2025年临沂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

 

花生是我市重要油料作物,是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主攻作物,抓好花生生产意义重大。2025年,花生生产应以“优模式、提产能、提品质”为目标,重点抓好种子精选、整地施肥、ARC菌剂施用、单粒精播、中耕培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规范化机收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推动花生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一、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

(一)更新品种,挖掘良种增产潜力。引导各类种植主体摒弃“一年购种、多年使用”的不良习惯,定期更新品种。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大力推广山花27、花育9510、山花31、花育958等高产、多抗、高油酸等专用型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量和品质。

(二)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备种时要进行种子精选,选择饱满、均匀、活力强的花生仁作为生产用种。剥壳前要晒种2~3天,播种前7~10天剥壳,随时剔除虫、芽、霉、烂果。剥壳后,要剔除与所选用品种不符的杂色、异形和秕粒、过大的种子,确保种子发芽率≥95%,纯度≥98%,净度≥98%。

(三)包衣拌种,有效防控病虫害。根据种植区域和地块病虫发生特点,选用含有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成分和苯醚甲环唑、精甲霜灵、咯菌腈等杀菌剂成分的种子处理剂的单剂或复配剂进行拌种包衣。拌种包衣后,要在晾干种皮后的24小时内播种。大力推行种子机械化加工、包衣,加快推进花生种子机械化生产进程,确保种子质量。

二、平衡施肥,提高整地质量

(一)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结合深耕翻增施有机肥,在创造深、活、松的高产土体的同时,培肥土壤、降低田间病虫草基数。一是冬前对土壤深耕或深松,早春顶凌耙耢。积极推广松翻轮耕技术,松翻隔年进行。二是早春化冻后,及时进行旋耕整地,切实提高整地质量。三是在整地的同时,挖好台田沟、腰沟等,使花生田间沟渠相通,排灌畅通,避免涝害。四是加大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省肥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增产提质。

(二)平衡施肥,确保养分全面持久供应。大力推广秸秆精细还田技术,有机肥缺乏且产量水平一般的地块,要常规化肥与缓控释肥配施。耕地前,撒施全部磷钾化肥和占全部氮肥1/3的速效氮肥、2/3的缓控氮肥混拌施用,并根据土壤养分丰欠情况增施钙、锌、铁、硼等元素肥料,确保养分平衡供应。中国农科院研发的ARC微生物菌剂,可有效阻断土传黄曲霉毒素侵染,诱导花生结瘤固氮,提高花生产量品质,有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施用ARC微生物菌剂,每亩施用3~4公斤,与化肥共同作为底肥施入。近年来,我市土壤酸化、荚果空壳等问题比较突出,可根据实际情况施用石膏粉、生石灰、钙镁磷肥等,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

(三)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高产地块用肥较多,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施肥方法。种肥同播起垄种植的地块,可结合起垄将2/3种肥包施在两个播种行种子下方10~15厘米处,做到深施、匀施;剩余1/3种肥施在垄中间,适当浅施。种肥隔离,防止烧种。钙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钙肥宜施在结果层,钾肥适当深施,防止过量施钙影响钾等营养元素吸收。

三、规范精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一)适期足墒播种,确保种子正常萌发。春花生要适期晚播,避免“倒春寒”影响出苗及饱果期遇雨导致烂果。我市适宜播期为5月1日至5月15日。花生播种适墒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70%~75%。

(二)合理密植,打好高产群体基础。在中低产田,可采用双粒播种,亩播9000~11000墩,在此范围内,春播适当减少密度、夏播适当增加密度。在高产田,宜实行单粒精播,培育全苗、匀苗、齐苗、壮苗。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中高产春播地块亩播14000~15000粒,夏播可增加到16000~18000粒。种植规格:垄距控制在85厘米以内,垄面宽50~55厘米,垄高10~12厘米,垄上播2行,行距28~30厘米,株距10~12厘米。播种深度要控制在2~3厘米,播后覆膜镇压,播种行膜上覆土4~5厘米,确保下胚轴长度适宜,子叶节出(膜)土。

(三)地膜覆盖,增温、保墒、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地膜应选用诱导期适宜、展铺性好、降解物无公害的降解地膜,或厚度0.01mm的可回收聚乙烯地膜。

(四)规范化机械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严格遵守机械播种作业规程,按照NY/T 3660-2020行业标准《花生播种机作业质量》,科学调整和操作播种机,使花生种植工序的指标达到农艺要求。

四、科学管理,持续优化群体质量

(一)及时放苗,培育壮苗。花生覆膜后,要及时破膜放苗,确保幼苗正常生长。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以免高温闪苗伤叶。

(二)中耕培土、促下控上。加大中耕培土推广力度,特别是苗弱、易涝和平作地块。春花生要在始花前中耕培土,促下控上,为中后期增加单株结果数、控制株高创造条件。

(三)浇好关键水,促进开花下针。花生中后期是营养需求较多和荚果充实的关键时期,要根据田间长势用好水肥一体化设施酌情追肥,防止脱肥和后期早衰。

(四)科学化控,防止植株徒长。化控可在盛花后期至结荚前期,当主茎高达到35厘米,用烯效唑或调环酸钙每亩40~50克,兑水35~4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如第一次化控后15天左右株高达到40厘米可再喷1次,确保收获期株高控制在45~50厘米以内,防止倒伏。

(五)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防早衰,花针期用0.1%~0.25%硼酸或硼砂水溶液喷施,进入结荚后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120~150克+尿素350~400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80克等杀菌剂的混合液45~50公斤,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2次。缺铁地块可用0.2%~0.3%硫酸亚铁溶液于新叶发黄时叶面喷施,连喷2次。

五、绿色防控,有效防治病虫草害

(一)虫害防控。防治蓟马、草地贪夜蛾,可使用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加水稀释1500倍叶面喷雾防治。防治叶螨,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1混用)40~50毫升(或克)/亩,可兼治花生蚜虫。防治以蛴螬为主的地下害虫,可根据虫情,在7月初花生下针期,选用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或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等1000倍液灌墩,兼治其它地下害虫。防治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地上食叶类害虫,可使用15%茚虫威悬浮剂10~18毫升/亩,加水稀释1000~1500倍喷雾。要加强物理、生物和生态防治,可根据虫害发生种类选用诱虫板、杀虫灯、性诱剂、害虫天敌等措施。

(二)病害防控。花生叶斑病、疮痂病等叶部病害,当病情指数达到10%时,每亩用17%唑醚·氟环唑悬浮剂45毫升,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毫升,或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0克,或20%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毫升,隔10~15天喷1次,共喷2次。上述药剂要交替施用,喷足、喷匀、喷透。花生白绢病、茎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的地块,于花生苗期开始,采用25%氟酰胺可湿性粉剂112.5克/亩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每亩用药液150千克,喷淋浇灌花生根部。

(三)草害防控。注重播后苗前封闭除草,选用精异丙甲草胺(或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噻吩磺隆(或丙炔氟草胺、乙氧氟草醚)桶混或其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或者使用除草地膜、黑膜等;覆膜后垄沟内也应喷施除草剂。中前期除草可结合中耕培土进行,也可采用化学药剂除草。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可在杂草2~5叶期,选用11.8%精喹·乳氟禾乳油30~40毫升/亩或15%精喹·氟磺胺乳油100~140毫升/亩,茎叶均匀喷雾。

六、防灾减损,夺取丰产丰收

要做好渍涝灾害预防,适期收获,规范机械收获作业,减少损失,确保花生丰产丰收。

(一)抓好渍涝预防。汛期来临之前,应提前疏通排水沟,防止田间积水。花生发生涝害后,应根据积水情况和地势,采用机械排水等办法排干田间积水;地膜覆盖花生,如果土壤含水量过高,应破膜散墒、保持土壤通气良好,以减轻烂果的发生。

(二)抓好适期收获。应根据植株长相和荚果饱满度,确定收获时期,适时收获,高产田适期晚收。一般春花生高产田可推迟至9月中旬收获,夏直播花生可推迟至10月中旬。

(三)抓好机收减损。要规范机械收获作业,提高花生收获水平,减少收获损失。

上一条: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谷子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印发2025年临沂市棉花稳产提质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