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张兰波:浓墨重彩写传承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15日
有声朗读:

在临沂客户端讯 制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

百年来,发源于沂河新区朝阳街道前相庄村的琅琊古墨制作技艺,在一代又一代制墨人手中传承与打磨。到了第七代传人、临沂鸿雁人才张兰波这里,融合了传统制墨工艺与现代创新理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非遗文化产业,为这门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进生产车间,浓烈的墨香扑鼻而来。制烟、配料、研磨……张兰波和工人正在忙着制墨。

已经52岁的张兰波,仍常年坚持在生产车间一线,他对原材料的筛选、制墨流程的要求非常苛刻:“以熬胶为例,怎么去熬制,怎么去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很严格、细致,十道工序有一道做不好,后期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

张家制墨工艺于晚清1879年开始,代代相传至今,已经传承到第八代,有140多年历史,其形成的琅琊古墨制作技艺又被称为传统墨、沂州古墨、晋墨制作工艺,一度畅销于鲁南、苏北一带。

“小时候,每年春节爷爷给附近村民写春联,就用自己制的墨,那时制墨材料简单,就是用些锅底灰等,但制出来的墨品质很好,放上半年也没问题”,耳濡目染,张兰波十几岁就开始跟着家人制墨,也立志要把祖传的工艺发扬光大。

传承,既要“守正”,更要“创新”。在研究明清两代古墨配方的同时,张兰波不断推陈出新,辅之以现代高科技分析和现代工艺,结合当代书写实际特点,相继开发出沂州古墨、云中燕墨锭、云中燕、北太墨汁、彩墨、墨膏等系列产品,以其“色泽黑润、坚而有光、入纸不晕、舔笔不胶、宜书宜画”等特点,为众多书画家所推崇,产品不仅在全国各个省市热销,还远销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

短短几年间,“晋墨坊”已经成为制墨行业的知名品牌,年产值达2000万元,年产量可达5000吨,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证书。2021年,琅琊古墨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琅琊古墨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与时代融合,走上了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之路,焕发出了全新光彩,并开始反哺乡村振兴。张兰波创立的临沂晋墨坊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累计带动100多名当地群众从事制墨行业,实现就业增收;累计帮扶贫困学生1000多人;连续8年开展“爱心公益送墨”活动,受益师生达112万人。

近几年,晋墨坊通过研学让“非遗热”火到了校园。通过电商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让“非遗热”火遍了网络,传统制墨技艺圈粉无数,流传百年的墨香愈加浓烈。未来,张兰波还计划建设文房四宝传统博物馆、省级非遗琅琊古墨研学基地,邀请学生现场实研文房四宝制作工艺,进一步展示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临报融媒记者 张纪珍 通讯员 庞钰晓

上一条:肖丙虎: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 下一条:董书通:“八良”种植法的开创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