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登峰合作联社:托起富民强村梦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有声朗读:

在临沂客户端讯 5年前,沂南县大庄镇坊前村集体负债累累,村庄发展滞后,而如今村庄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实现了从“负债村”到“富裕村”的蝶变。这些变化与登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的成立息息相关。

5年前,大庄镇镇党委经过多方考察、细致摸排,挖掘本村在外经商的致富能人吕凯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然而村里没有产业,就没法谈发展。但是什么样的产业更适合坊前村的发展,村“两委”班子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反复分析,发现村子西邻沂河,耕地2500亩,土地肥沃,但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管理土地,老年人体弱无法种地,出现了一部分耕地闲置荒废的问题。拥有蔬菜种植管理技术、蔬菜销售渠道的吕凯与“两委”成员开始挖掘村内的种植能手,一起外出学习,到镇组织办、农业办求经,最终决定盘活村里土地资源,支部带头将土地整合起来集中经营管理。2014年坊前村先行先试,成立起大庄镇第一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在土地流转之初,村民对合作社是否可行存在疑虑,有些村民不愿入股,更不愿将自家的地交出去,村“两委”成员就带头入股、置换土地,挨家挨户到“三大员”、村民代表、种粮能手等家中做工作,最终组成10人股东,流转土地120亩,种植蔬菜和粮食,运营模式为“支部领办+股东入股+租金流转+收益分红”。一年后,合作社运营良好,村民得到收益分红,村集体也实现了增收。尝到甜头后,坊前先后又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创办了3家合作社,村民也主动将闲置的土地入股。坊前村通过党支部创办合作社的模式,构建起了集体与群众之间新的联结机制,凝聚起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坊前村意识到单打独斗不是长久发展之道,合作社存在种植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自身经营实力弱的问题。为解决各个合作社单一作战、各自为营的状态,坊前村通过主动联系对接,联合庙官庄、朱家井子等周边村7个支部创办合作社,成立登峰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联合社通过联合经营管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服务,实现资源由“散”变“聚”,极大提高了各个合作社日常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优势,在政府引导下,坊前村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信息平台,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通过线上精准匹配和线下考察洽谈,与信合粮油、青果食品等8家龙头企业正式结为合伙人,发展西兰花、生姜等蔬菜种植基地和高筋小麦、红高粱等粮食种植基地,村集体收益达到了60万元,相比之前翻了三番。

村集体增收了,村民致富了,坊前村谋求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停止。坊前村是个有1600多口人的大村,加上周边9个村共有1万多口人,结合村内劳动力资源优势、招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发展,坊前党支部创办起了人才服务公司,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与临沂信息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协议,为登峰合作联社培养输送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人才,与全景制衣、鲁南建材、大庄烧鸡等10余家企业达成合伙关系,开展订单班、委培班人才培育计划,输出技术人才160余人。今年,登峰合作联社又响应发展黄烟种植的号召,积极对接县烟草公司,了解扶持政策及种植效益等情况,经分析土地情况适宜种植黄烟后,提出了发展“千亩烟田”计划,通过规模化种植上千亩黄烟提高联合社经营效益。为进一步拓展增收途径,登峰合作联社围绕各类发展要素绘制了村级资源要素清单,结合“百千工程”、农旅融合,梳理村庄闲置院落并进行修整评估,盘活闲置用房,立足乡土特色,打造精品民宿旅游产业,以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村级面貌更新,形成以产促乡、以乡兴产的良性循环。

临报融媒记者 张萍 通讯员 李先霞 刘成新

上一条:山东绿洲农牧:深耕肉鸡全产业链 拓宽联农带农新路径 下一条:徐振东:“头雁”引领结阵高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