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莒南县德程合作社:有效配置资源“种”出共富好例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4日
有声朗读:

 

 

阳春三月春耕忙。在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四角岭村的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连成一片绿色海洋。

麦田上方,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实施“一喷三防”。片刻工夫,上百亩小麦的病虫害防治作业全部完成。

“以前,大家都是用铲子镰刀从土里刨食,尤其是麦收的时候,基本都是人工,种地特别累,经营不成规模,效益也不好。后来,我们成立了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用科技的力量改变了生产模式。‘互联网+农机’新型作业模式,使我们的生产插上了‘智慧的翅膀’。”莒南县德程农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耿洪强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角岭村人,耿洪强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个人事业放下,选择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2013年6月,借助国家助力乡村振兴的“东风”,四角岭村依托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德程农机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入股,累计吸收社员200余户,走出了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之路。

四角岭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德程合作社依托当地优良的土壤地质条件,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同时注重引进高质量农业种植栽培技术以及招标引进优质农业育种、高产创建项目,一步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2016年,成功引入袁隆平院士培育的超级杂交稻试种项目。

“袁老曾跟我说,要端住饭碗,种水稻就既要质,又要量。我后来给袁老许下一个心愿,产量争取每公顷突破18吨。”说到就要做到,耿洪强努力实现这个愿望,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下,一方面更新换代超级水稻品种,推广覆膜种植,施用富硒肥料,操作无人机打药,产量不断刷新中高纬度世界纪录;另一方面把水稻新品种、种植新技术推广出去,带着更多父老乡亲增收,创造更大效益。2022年,全村水稻亩均产量达到810公斤,比本地其他稻田亩产量增加近200斤。

在进行高产示范田项目的同时,德程合作社还加强管理,强化联合,创新发展。以镇合作社联合社为统领、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构建产业联合体,整合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家庭农场的规模等“三方优势”,提供更加专业有效的农业发展服务,解决了合作社单打独斗的问题,开启了村集体收益递增模式。同时,联合社与山东省农科院、临沂市农科院合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不断强化“雁阵”载力,拓展增收路径。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动发展,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活力。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可以到合作社打工领取工资,年轻的村民选择进入村内及周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务工,变农民为产业工人,进一步增加了村民收入。为从根本上改善四角岭村村民的生活条件,耿洪强还实施了“和美家园”项目,投资1.07亿元,建设三层居民楼29栋,安置居民460户。下步依托镇党建综合阵地试点,打造头雁及鸿雁培训教育基地、归雁支持服务基地、雁阵指导培训基地。

500余台农业机械奔忙在希望的田野上,水稻总产量及亩均产量稳中有升,果蔬大棚奏响致富新篇章,“四雁”培训服务基地呼之欲出……德程合作社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集约化、智慧化、高效化发展,提升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了内生动力,在肥沃的土地上种出了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带动周边农民获得更好收益、走向共同富裕。

临报融媒记者 赵泽军 通讯员 赵红辉

上一条:一个葡萄合作社的“雁阵效应” 下一条:【四雁工程·头雁引领】立足岗位创先进 服务村民做表率——费县胡阳镇北尹村党委书记石廷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