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来到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的豆黄金食品有限公司二期车间,只见一条条油皮自动生产线井然有序,产品经过选豆、脱皮、浸泡、磨浆、煮浆等多道工序制成,然后由机器自动包装。
据该公司董事长康德云介绍,作为主打零添加特色鲜食腐竹的企业,生产效率以及产品品质的提升成为其发展的焦点。“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依托地方政策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新建了年产万吨豆制品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据悉,新建项目共引进32条油皮自动生产线、1条豆花自动生产线、1条包浆豆腐自动生产线,可实现年产1万吨豆制品。“自动生产线采用智能流水线生产设备,与之前相比,可提高工作效率4倍以上。”康德云说道。
将现代农业做大做强离不开“特色”的金钥匙。近年来,费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挖掘各地“特色”农产品。其中,上冶镇以现代物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强龙头、补链条、育品牌、拓市场,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了乡村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距离上冶镇22公里外的胡阳镇,关于西红柿的“特色”产业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作为全国最大的温室西红柿种植基地,胡阳镇种植西红柿历史悠久。现有西红柿种植专业村30个,种植专业户6000余户,发展西红柿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达30万吨,年产值达21.8亿元。如何构建西红柿全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特色发展就成为关键。
为此,胡阳镇引进泊兰百草农牧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项目,以西红柿等农产品为原材料开发萃取物、压片营养食品、液体饮料等十大系列40余款产品。该项目可实现年利用当地农产品2万吨,其中,每吨西红柿可萃取番茄多糖及番茄红素15公斤,销售价格可达1万多元,附加值提升了5倍。如今,该公司还探索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与胡阳镇11个合作社、850户农户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小小西红柿成为农民致富大产业。
此外,从费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聚焦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围绕“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在县级层面重点培育费县山楂,乡镇层面统筹抓好胡阳西红柿、上冶西葫芦等12个特色产业,实行“一社一产”发展模式,推动特色产业提质量、成规模、走高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