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农村大众报 | 沂蒙老干烘,香飘四百年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
有声朗读:

有一种茶,集焦香、糊香、焙火香、果香于一体。它既是农村群众的口粮茶,也寄托着山东游子的乡愁。它就是已经香飘齐鲁大地400余年的“沂蒙老干烘”。

见到张秀兰时,她正在茶坊内用桂圆木为茶叶焙火,浓郁的香气弥漫了整个茶坊。

一边炒茶,她一边给记者讲起了沂蒙老干烘的过往。

“沂蒙老干烘茶创制于明代隆庆年间,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这款茶独具烘制的焦香味,在沂蒙山区广泛流传。”张秀兰说,听老人们讲,隆庆年间,沂水县有位茶商没能将自己在安徽购来的茶叶及时卖出,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茶叶受潮。茶商急中生智,用木炭火烘干受潮的茶叶,意外发现经过木炭烘烤后的茶叶独具一种焦香,就给这款茶取名“老干烘”。

张家的老干烘制作技艺,到张秀兰这一代,已经传承了五代。最早的时候,北方没有本地茶,老一辈用石榴叶来炒制老干烘。后来,买进南方茶。再后来,南茶北种,沂蒙山区有了自己的茶园。老干烘,才真正成了沂蒙老干烘。

“我爷爷张学梅引入了滚筒炒制,并叠加复烘技艺,使茶叶炒制更加均匀,持久耐泡。我爸爸张志利创立了高庄老干烘茶厂,在炒制基础上加入闷黄工艺,使沂蒙老干烘茶色更加出彩,口感更加醇厚。”张秀兰说。

张秀兰自十来岁就跟随父亲炒茶卖茶,并以此养家。作为第五代传人,张秀兰改良了工艺,用果木炭火使沂蒙老干烘在原来的味道上增加了花果香和层次感。她介绍,老干烘全部采用手工制茶,有采青、萎凋、摇青、杀青、揉捻、闷黄、发酵、初烘、复烘、精制等十几道制作工序,原料精选春末及秋末的一芽两叶和三叶茶,以沂蒙山区的高山野生茶为主。

沂水县高庄镇下里庄村的一处院落,是张秀兰和父亲炒茶的地方。

“俺爸爸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对茶叶的痴迷深深影响了我。”张秀兰说,“俺爸爸炒了一辈子茶,卖的都是平价茶。”

父亲因茶而病,因茶而逝,张秀兰的三个弟弟多年难以释怀,从内心抗拒传承这个让父亲累倒的事业。有一年,在看到一篇题为“怀念老干烘”的网文时,张秀兰突然觉得,这种怀念,就是父亲留给自己的宝贵财富。于是,她把放弃了一段时间的“沂蒙老干烘”又做了起来。

张秀兰创立了鲁茗春茶业有限公司,改进了包装,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她不断到外地拜师学习制茶技艺,并参加各种制茶大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张秀兰获得“沂水县优秀非遗传承人”称号;2024年,张秀兰入选“临沂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同年年底,“沂蒙老干烘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较于其他品类的茶,沂蒙老干烘更能代表和反映北方劳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独特的家乡味道,也是异乡游子的精神寄托,在外漂泊打拼的人们,喝上这一口沂蒙老干烘,浓浓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张秀兰的丈夫、山东鲁茗春茶业有限公司副总徐丰山说。

从反对妻子制茶,到支持妻子制茶,再到辞职与妻子一起制茶,徐丰山对沂蒙老干烘有着越来越多的认识和见解。如今,他们做出的沂蒙老干烘畅销内蒙古、江苏、浙江、辽宁等地,企业年产老干烘1.5万公斤,让当地120余人有了工作。

明媚的春光里,沂蒙山腹地的茶山上,新引进的鸠坑早、龙井43号、中茶108等无性系茶正在生长。将来,它们会让沂蒙老干烘的味道更加浓郁。

张秀兰正在采茶

沂蒙老干烘茶

来源:农村大众报

上一条:新华社关注山东蔬菜产业发展见闻:夏到齐鲁菜篮鲜 下一条:山东临沭县:信息化管理服务推动农机装备更新换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