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临沂日报》专题报道 | 临沂费县:“归雁”回巢 圆梦田园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有声朗读:

近日,《临沂日报》以《“归雁”回巢 圆梦田园》为题,报道费县“四雁”工作成效,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里,前来费县岐山产业园区采摘的顾客依然络绎不绝,彩糯玉米正是这个时节采摘的首选。“我们种植的彩糯玉米深受消费者喜爱。它是省农科院培育的新品种,不仅色彩艳丽,口感软糯Q弹、黏稠细腻,带有独特的玉米清香,而且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彩色籽粒中富含大量花青素。”戴春风说。

作为市级优秀“归雁”人才代表,费县岐山产业园区总经理戴春风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种植,不断探索完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018年,戴春风夫妇放弃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事业,决定追求梦想中的田园生活。恰逢岐山村搬迁,周围有几百亩撂荒地,在费县农业农村局和科研院所的帮助下,戴春风正式开始涉足生态农业种植。初涉农业,由于不懂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和产品经营,种植的核桃一直没有起色。2021年,岐山村利用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投入的产业振兴发展资金陆续建成18栋果蔬大棚,村集体承包给岐山产业园统一经营管理,省科研专家和挂职书记带来大樱桃新技术、新品种。

戴春风夫妻俩深知农业种植得有技术、有方法,才能有好的收获。他们坚持不断学习农业种植知识,积极参加“四雁”人才、高素质农民技能培训班及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聘请附近种植能手来园区指导疏花疏果、吊秧等技术,夫妻俩从旁偷师学习,逐渐从“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

“做农业需要有情怀,做经营需要有人品。”戴春风说,园区全年种植铁皮柿子、生态甜瓜、雪桃、彩糯玉米等几十种优质农产品,始终秉持生态绿色种植理念,不用膨大剂、催熟剂等,让果蔬自然成熟,并用农家肥、豆肥做基肥,在18栋温室大棚铺撒厚厚的稻壳,既保温保湿透气,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蔬果种植全程严格控水控肥,坚持人工除草,水源取自地下380米深处,富含钾和磷,为生产优质瓜果提供了基础保障。园区始终追求农产品绿色生态品质,坚持还原果品本来的样子和口感,一切努力,只为品质。

现在的产业园区形成了大棚和大田一体两翼,相辅相成的格局,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采摘模式。园区坚持用好产品做营销,现有固定客户2000余人,增加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吸收群众灵活就业60多人,产业园区发展前景广阔,也更加坚定了夫妻二人投身农业的决心。随着产业不断发展,戴春风荣获2022年临沂市高素质农民优秀学员、费县2023年度优秀“归雁”人才、2024年沂蒙“四雁”人才等荣誉称号,岐山产业园区获得山东省农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技示范基地、“归雁”人才创业产业称号。

未来,园区将引进更多优质新品种,打造“田园慢谷”农产品品牌,并探索建设集采摘基地、农耕体验基地、亲子娱乐基地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上一条:《农民日报》莒南:“一块地”如何打粮又产油? 下一条:从 “养” 到 “销” 全链发力!临沂健康肉制品产业凭什么跑出加速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