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光明日报|山东费县:科技赋能为农业按下“高效键”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
有声朗读:

春日渐暖,万象“耕”新。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薛庄镇广袤的农田上,拥有高度发达“大脑”的无人拖拉机,正搭载着“慧农”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系统,忙碌于春耕春管中,成为农民的“农事好帮手”,生动演绎着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春耕奋进图。

“从未想过种地能变得如此轻松,这台‘聪明’的拖拉机,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精准耕地和灵活掉头,高科技确实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村民宋雪满脸笑意地感慨道。

宋雪口中“聪明”的拖拉机是顺和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引入的先进设备,为优化资源配置,该合作社在传统拖拉机上巧妙安装了“智慧之眼”——北斗导航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只要按步骤提前设置好程序,农机直线行驶、连续转弯都不在话下。与传统农机相比,带有北斗导航自动辅助驾驶系统的农机能够高精度耕作,科学规划出更多田垄,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能挂接多种农机具,实现自动播种。

“去年,我镇采用北斗导航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耕作播种的4700亩小麦喜获丰收,小麦亩产量高达1200公斤,每亩地增产50公斤。”薛庄镇副镇长李林说,该镇将继续着眼于农业的科技投入,借助物联网、北斗等技术,推动春耕生产迈向新高度。

无独有偶,春耕春管的“科技力量”在东蒙镇也得到了高效利用。在小青太村、小贤河村、花坡村等地,水肥精准调控已率先开展。该技术可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利用和管理,让两者以最优化的组合状态供给作物吸收利用。与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提高了作业的精准度。

除了麦田里的繁忙,在上冶镇百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成片的西葫芦也正上演着丰收图景。根根嫩绿色的西葫芦相继被工人从藤蔓上摘下,整齐码放在塑料筐里,再由电动轨道从大棚深处运送到门口。“最近春季温度回升,西葫芦的产量也上来了。今天摘了11筐的西葫芦,大概有1000多斤。”合作社社长孙百胜说。

在孙百胜看来,要想实现西葫芦的丰收,离不开科技的“妙招”。他展示了大棚内装备的自动放风系统,该机器通过对大棚内外空间温度和湿度的监测,自动开合大棚透气孔,实现大棚内气温的调节,解放了人力。“我们棚内还装备有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以前大棚浇一次水,需要4个工人连续干6个小时,现在点点手机,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孙百胜边说着,边点开了机器上的“浇水”功能,水流马上沿着管道一滴一滴渗入西葫芦根部。

“科技给我们种植帮了大忙,以前一个大棚需要2~3个工人管理,现在1个工人能管理2~3个大棚,产量还显著增加。”孙百胜说,近期他还准备去外地考察学习,看看有没有新的技术可以引进,实现种植的新突破。

上一条:种菜不施肥,养鱼不用药,这家合作社款款步入“低碳”模式 下一条:大众日报|山东费县:大棚里有自动化设备“套公式”作业,对人工依赖越来越低

关闭